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樹科大表藝系邀雲門教室資深老師分享經驗

中央社/ 2021.05.17 11:51

樹科大表藝系邀雲門教室資深老師分享經驗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517 11:50:48)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主任俞秀青,因為每年都會推薦多位學生前往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簡稱雲門教室)參與專業實習,因此特別邀請雲門教室資深教師呂秋燕蒞校,讓對志於舞蹈教學的學生、或未來想從事教學工作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實習,也藉由呂秋燕分享雲門教室的創辦初衷及過程中,讓同學更加瞭解舞蹈教學的必備的心態與相關產業發展。該系目前亦由多位校友在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擔任授課老師。

雲門舞集是臺灣現代舞蹈最知名的表演團體之一,於1973年由林懷民(簡稱林老師)創辦,也是臺灣第一個現代舞職業舞團。雲門之名來自於中國古書《呂氏春秋》中的一句話:「黃帝時,大容作雲門,大卷……」,也就是傳說中黃帝時代舞蹈的名稱。呂秋燕講述林老師在創作《薪傳》過程中,是如何讓舞者體會當時先人從唐山過台灣的歷程,林老師帶領第一代舞者體會先民搬石頭的辛苦,並從搬石頭的過程中,轉化成藝術表現呈現在舞臺上,給觀眾一種刻骨銘心的情懷。

呂秋燕談到林老師的《水月》作品是另一個時代之開端,其以「太極導引」元素來帶領舞者們「紮根」。呂秋燕說明,以往舞者都是學習西方式的舞蹈訓練身體,舞者會拼命地踮著腳尖,不斷地拔高身體,可是林老師的太極導引舞者找到向下紮根的方式,而這樣的思維來自於種稻的體驗,因為秧苗栽種都須趨近大地,故紮根的意念,把想像力投入到地心引力的時候,整個人就能無限延伸,而不是拼命把身體拔高,因此林老師帶領大家找到另一個舞動身體的方式。

呂秋燕指出,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正式成立於舞團25週年時,目的是希望舞蹈能夠從舞臺上走下來回到生活,回到每一個人的身上,因為大家都擁有非常美好的身體,要如何透過身體學習感受、體驗情感,來認識自己並且與自己的身體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這也是林老師當時創立舞蹈教室的初衷,期待讓更多孩子透過雲門教室,享受動身體的快樂;讓每個孩子的生命中,都能夠有自我實現的可能性,創造孩子更健康、更寬廣的世界。雲門舞蹈教室已歷時23年,在23年前的臺灣孩子是沒有生活律動的機會。

呂秋燕反問學生,以一個頂尖的雲門舞團,為何要做一個大家都不重視的「生活律動」,而不是以舞團名氣去進行「哇!令人一鳴驚人的技術」呢?呂秋燕說,因為林老師眼中看到的是每一個人,而不是侷限於某些人,希望在雲門教室長大的孩子,從小開始就能看見純真、看見希望,有更多不同的養分及寬廣的視野。

呂秋燕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其一「請問我們是跟人還是跟機器在工作?」、其二「請問5年前、10年前、15年前和20年期的孩子一樣嗎?」。社會變化如此快速,去年至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行業不見了,但也有好多行業特別的興旺,所以大家一直在學習把無常變成日常。

呂秋燕也帶領學生大玩肢體遊戲,讓學生們瞭解遊戲不只是讓人覺得好玩或不好玩,它背後有很深的含義及目的存在。目的就是在進入遊戲的時候可以讓人自主學習,願意主動來探索、冒險、及承擔;遊戲總是有輸有贏,遊戲有遊戲的規則,大家需要遵循,這就是社會化的過程。

訊息來源:樹德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3142.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