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水稻智慧間歇灌溉兼具智能 省工與節水穩產

台灣好新聞/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5.12 08:20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新聞圖片

面對水情嚴峻,十分仰賴水資源的稻作產業首當其衝, 為有效平衡農業用水與勞動力需求,農業試驗所與中興大學、 農委會臺中及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自108年合作成立智慧水稻栽培團 隊,應用水稻乾濕交替的灌溉模式,導入遠端遙控、 即時監測與智慧調控感測器,在不影響原有產量水準下, 可節省栽培用水20-30%, 亦減少植株倒伏風險與稻米心腹白率、穩定米質。


農試所說明,水稻是臺灣栽培面積最大的農作物, 在水田整平插秧後,傳統長期維持3至5公分深水灌溉, 整個生長期用水甚多。間歇灌溉是採乾濕交替的方式, 將田水灌溉至水深約5公分後停止灌溉, 接著讓田水自然隨稻株蒸散、蒸發或滲漏而慢慢減少, 待土表無積水但確保土下仍濕潤狀態,隔天再灌水至5公分高, 如此反覆操作,最重要是在抽穗開花期至榖粒完熟期給予足夠水分, 試驗結果顯示,適時透氣更可促進植株分蘗, 產量不遜於傳統長時湛水,且無須購買多餘設備即可執行, 不僅可達到省水之效,且有利土壤透氣與根系發育, 可減緩發生嚴重倒伏 (小於10%),讓稻穀收成量更有保障。


農試所指出,水稻生產過程從育苗、插秧至收穫乾燥, 均有農機可全程機械化輔助、減輕農務負擔, 但田間灌溉隨生育階段與氣候變化要適時補充水分, 仍需耗費相當勞力並倚賴栽培經驗。 對於大面積栽培或人力吃緊的農民,如果採用本方法灌溉, 只需投資10萬元購買無線水位計、 通訊主機與太陽能水閥門等田間感測器設備, 實際費用依設備不同而異,每個月只要付120元通訊費, 即可以一手掌控水位記錄也能遙控水閘門,還可預約灌溉時間, 不用半夜清晨起來開水閥,大幅減少3/4灌溉管理的人力與時間, 降低田間肥、水的溢流情形,更可搭配氣象站, 全方位掌握田間狀況。


農試所表示,近年來水資源分配不均情形時有發生, 農試所提出水稻間歇灌溉加上智慧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兼顧有效利用水資源並確保臺灣稻作生產, 預期該方案將會是未來發展趨勢,將持續推廣應用於水稻產業。


 


 

熱門關鍵字:

台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