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透視歴史》美國革命序曲中的亞當斯堂兄弟

優傳媒/ 2021.05.09 23:20

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戲劇性升高了和英國的激烈衝突,是美國革命的序曲。山繆爾·亞當斯和約翰·亞當斯這兩位遠房堂兄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波士頓不曾有過他們,美利堅的歷史可能全然不同。他們是麻薩諸塞州清教徒家族的苗裔,此後造就了第一個美國顯赫的政治世家。(圖/取自網路)

 

作者/戴萬欽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前言》

 

「昨晚,3艘貨輪上載運的武夷岩茶被倒毀入海中⋯⋯。倒毀茶葉,是一件如此大膽、無畏、堅毅、勇猛又堅定不屈的行動,它必然會有重要又為時長久的後果。我完全認為,它將會開啟一個歴史的新時代。」

 

波士頓的大律師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原先已經停筆三個半月未寫日記。他在1773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於12月16日晚間爆發後,即於12月17日重新拾筆,在日記中寫下前段評估和預言。

 

約翰·亞當斯當即高度肯定這項震驚多方的「暴力」行動。他準確地預言這項事件會促成美國革命建國,開啟一個嶄新又影響世界深遠的歷史時代。

 

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是戲劇性反抗英國政策的暴力行動,升高和英國的激烈衝突,所以是美國革命的序曲。

 

波士頓「茶會」(Tea Party),是美利堅殖民地傾向和英國對抗的知識份子,特地美化傾倒茶葉暴行的用詞。他們把這項刼掠傾倒茶葉入波士頓港的暴力激烈事件,説成義舉。

 

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也被稱為「茶黨」事件。因為肇事者始終不肯表白所參加團體的真正身分,他們遂被稱為是「茶黨」。

 

2009年時,美國則曾經興起一股「茶黨運動」(Tea Party movement),係鼓吹降低聯邦政府稅收和支出的保守財政政策。

 

約翰·亞當斯在1818年回顧美國革命反抗英國史時説:「革命其實在戰爭爆發前,便已經進行了。革命那時候就已經在人民的思想和內心中展開。」美利堅13省殖民地的革命思想,其實是早在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之前,便已經萌芽蔓延了。

 

波士頓「茶會」的手段,不可謂不激烈,而且現場有數百人鼓噪圍觀。但是,當時美利堅仍然有不少人對激烈抗爭手段,持保留態度。

 

美利堅宣布獨立前夕,13省支持獨立的成人人數,僅約略佔其成人總人口的百分之35。

 

由於英皇喬治三世堅持必須嚴懲波士頓毀茶事件的肇事者,英國和美利堅的對立,便更加急遽升高。美利堅走上宣布革命,成為不歸路。

 

本文主要將討論山缪爾·亞當斯(Samuel Adams)和約翰·亞當斯兩人在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山繆爾和約翰系出同源》

 

山繆爾·亞當斯和約翰·亞當斯是遠房堂兄弟。他們是麻薩諸塞州清教徒家族的苗裔。

 

山繆爾出生於1722年,比出生於1735年的約翰長13歲。山繆爾在哈佛大學求學的科系是法律,比較早就投身參加反對英國統治的秘密組織運動。

 

約翰是在哈佛大學接受完整的法律教育後成為執業律師。他在1768年和妻子艾比嘉(Abigail)一起遷入波士頓鎮。夫婦兩人來往的書信集,到今天仍然是美談,依然被重新出版。

 

而山繆爾·亞當斯和歐提斯(James Otis, Jr.)兩人,曾經長期力勸約翰·亞當斯積極參與政治。

 

約翰·亞當斯固然崇拜山繆爾·亞當斯和歐提斯,卻認為兩人太過沈迷於追逐權力。山繆爾在1766 年首度當選麻薩諸塞省的議員。

 

歐提斯也是律師出身,他在1761年捍衛殖民地權益的法律主張,曾經給予約翰·亞當斯若干啟迪。後來,歐提斯高任麻薩諸塞省衆議院的議長。

 

但是,約翰並不喜歡和英國激進作對的政治立場。山繆爾曾經向約翰抱怨説,約翰對英國的效忠,高於對麻薩諸塞的忠誠。

 

其實,英國政府曾經向約翰示意可任命他為麻薩諸塞省的最高司法首長,約翰在猶豫之後回絕了。他出席了「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的聚會,也秘密參加報紙反英國政府文章的撰寫,及草擬波士頓鎮民間聲明。

 

「自由之子」是山繆爾·亞當斯和漢考克(John Hancock)等9位波士頓知識份子,在1765年為了反對英國在美利堅徴收印花稅,而在波士頓成立的秘密卻又組織鬆散的團體。「自由之子」最早的名稱為「忠誠的9人」(The Loyal Nine),其分會不久即擴散到紐約和美利堅其他殖民地中。成功逼迫英國國會撤銷印花稅,是他們打贏的第一場勝仗。「自由之子」後來在美國1776年宣布獨立後解散。

 

約翰·亞當斯直到1770年,才同意參加麻薩諸塞省省議會的議員選舉。但是,他在當選後,於1771年便因為過勞而罹患心律不整和甲狀腺機能過旺症,遂在1772年決定不尋求連任。

 

約翰效忠英國的態度,直到1772年才出現根本性的變化。他不滿意英國政府決定麻薩諸塞省總督和法官的薪資,不再由麻薩諸塞省省議會支付,而改由英皇支付。他憂心麻薩諸塞省的司法獨立性,會因此而遭到損傷。

 

山繆爾·亞當斯覺得約翰·亞當斯對憲法問題的著作豐富又深入,遂和更年長的郝利(Joseph Harley),一起刻意拉攏約翰·亞當斯,積極策動他更加認同「自由之子」的立場。

 

美國獨立制定憲法之後,約翰·亞當斯和喬治·華盛頓等人角逐總統職位,他的得票數僅次於華盛頓,便成為副總統。他在華盛頓1797年退休後,當選為美國第2任總統。

 

約翰在美國政壇上能夠大放異采,與山繆爾的引領和敦促有重要關係。而堂兄弟兩人都是美國的開國元勳,都是獨立宣言的簽署人。兩人後來在政治實務上的見解,曾經有若干分歧之處。

 

漢考克在美國獨立後選上麻薩諸塞州的州長,山繆爾則擔任副州長,後來山繆爾又接任州長。

 

印花稅等引發強烈抗爭》

 

美利堅一些精英人士對英國的強烈不滿,可以追溯到英國國會在1765年3月通過印花稅法案,決定改變當時的現狀,向美利堅殖民地徵稅。

 

印花税刺激山繆爾·亞當斯疾聲複誦波士頓獨神論教派傳教士梅修(Jonathan Mayhew)所提出的「無代表,不納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主張。

 

而歐提斯則出面邀請美利堅所有殖民地要派出代表,於10月到紐約舉行「大陸會議」,以要求英國國會廢除印花稅。結果,英國國會在1766年3月,決議廢止印花税。

 

但是,1766年7月,英國首相更動。原首相羅金漢(Marquess  of Rockingham)去職,英皇喬治三世屬意大臣皮特(William Pitt)組閣。但是,和美利堅殖民地一向關係友善的皮特,卻猶豫再三拖延出任首相。結果,財政大臣唐森德(Charles Townshend),竟然在1767年下半年提出被統稱為「唐森德法案」(Townsend Acts)的數項法案,從而開始向美利堅殖民地自英國進口的茶葉、玻璃、紙和油漆原料徵收重稅。

 

美利堅殖民地的反應,既迅速,又尖銳。波士頓鎮議會決議,禁止自英國進口任何須課以新稅的產品。

 

山繆爾·亞當斯尤其激憤,在1768年撰寫了「麻薩諸塞通函」(Massachusetts Circular Letter)給美利堅其他殖民地,重申「無代表,不納稅」的原則,呼籲一致對抗唐森德新稅法案。各地先前對印花稅強烈不滿的情緒,便又高漲起來,對英國駐軍的不滿,也大為升高。不久之後,便引爆出英軍在波士頓犯下屠殺罪行的事件。

 

約翰·亞當斯與波士頓屠殺案》

 

「波士頓屠殺慘案」是在1770年3月5日發生的。一小隊英國駐軍在波士頓遭到群眾尾隨嘲駡後,朝群眾開槍。山繆爾·亞當斯在鎮議會強硬要求總督哈欽森(Thomas Hutchinson)撤離英軍,並要求嚴懲開槍的士兵。屠殺中計有人民5人喪生,負傷者數名。

 

約翰·亞當斯在屠殺慘案爆發後,受託擔任涉案英國軍官和士兵的辯護律師,成功幫助他們脫罪。約翰·亞當斯當然知道他們付不起高額的辯護費,盤算的是,接受委託勝訴後,可以提高他個人在律師界的份量。

 

但是,他未料到自己在5月間被選為位階在波士頓高等法院之上的司法理事會的理事時,被總督哈欽森加以否決。到了7月間,約翰·亞當斯便開始準備在報紙上撰寫文章,抨擊哈欽森須為波士頓屠殺慘案,負起責任。

 

喬治三世堅持保留茶稅》

 

諾斯(Lord Frederick North)在1770年出任英國首相。他在波士頓慘案事件當日,提議廢除唐森德稅法,但是,英皇喬治三世堅持保留對茶葉徵稅,以彰顯英國國會有權控制殖民地。

 

其後,英國國會在1773年立法幫助英國東印度公司,准許其進口到英國的茶葉免稅。喬治三世則促成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可以直接不經過中間代理商賣給美利堅殖民地。他認為如此做,則東印度公司賣給美利堅殖民地的茶葉價格,在完稅後仍然低於由荷蘭走私進入美利堅殖民地的茶葉價格。

 

喬治三世堅持這是對母國及美利堅殖民地兩利的事。但是,「自由之子」毫不領情,並且大肆抨擊,鼓吹抵制。

 

山繆爾領導「自由之子」行動》

 

8艘載運東印度公司茶葉的船隻,在1773年12月抵達美利堅數個港口。費城和紐約都不准許東印度公司運送茶葉的船舶靠岸,查爾斯頓官方,則由海關先行扣押英國船舶所載運的茶葉,其後便轉售出去。

 

東印度公司激起波士頓民眾更加不滿意的作為是,其竟將茶葉經銷業務,委託給哈欽森總督的數名兒子。

 

「自由之子」波士頓分會的反應尤其強烈,決定要更猛烈地加以回應。波士頓分會其實也不滿被其他分會嘲諷,指其作計畫的能力,超過執行計畫的能力。

 

前已述及,山繆爾·亞當斯和漢考克兩人是「自由之子」的創立者,山繆爾·亞當斯一直積極領導「自由之子」波士頓分會。

 

山繆爾·亞當斯在1772年又促成了幾個殖民地的同志合組了「通訊委員會」(Committee of Correspondence ),以聯合策劃抗拒英國國會的壓制,維護彼此的共同利益。到了1773年,通訊委員會便宛如美利堅13個殖民地聯合起來的影子政府。而約翰·亞當斯也被山繆爾·亞當斯吸收而加入了「通訊委員會」。

 

當時從商的漢考克36歲,比約翰·亞當斯小2歲。漢考克也是波士頓自由之子主要的捐獻者。他曾經在1768年被波士頓海關誣告走私產自葡萄牙馬德拉群島的葡萄牙酒,而約翰·亞當斯當時就是他的辯護律師。約翰·亞當斯後來稱讚漢考克,確實是波士頓鎮反抗英國的重要支柱。

 

在12月16日,山繆爾·亞當斯先是召集通訊委員會在麻薩諸塞的支會開會,爭取他們支持他對付東印度公司運來茶葉的盤算。會議決定要求總督哈欽森下令那3艘載運東印度公司茶葉的貨輪,必須原船將茶葉運回英國。但是,哈欽森認為,這項要求抵觸法律,因為這3艘船已經進入波士頓港海關的管制區。

 

當哈欽森拒絕的消息傳回會場後,山繆爾·亞當斯便毫不猶豫地宣布即刻開始行動。山繆爾·亞當斯率領數十人化裝為莫霍克族印第安人和數名黑人,迅速奔上波士頓港中那3艘貨輪,將342大箱共價值1萬英鎊的珍貴武夷岩茶,完全傾倒在港中。

 

波士頓倒毀茶葉的行動,無異是拒絕服從英國的法律,更侮辱了英國政府。

 

喬治三世在憤怒下決定嚴懲。他傾向撤銷「馬薩諸塞特許狀」,不再允許當地人經由議會決定法院的法官。

 

他並加派蓋奇將軍(General Thomas Gage)率領部隊至麻塞諸塞省,維持秩序。蓋奇並被任命為麻薩諸塞省的新總督。

 

嚴懲措施激起反彈》

 

而英國國會在1774年3月復會後,又立刻通過幾項懲罰麻薩諸塞省的法案,美利堅殖民地統稱為「無法容忍的法案」(Intolerable Acts)。

 

這些法案的内容,包括關閉波士頓港,直到被毀壞的茶葉都取得了賠償為止。法案認為,波士頓鎮議會是討論如何不服從英國政府的溫床,所以也規定,波士頓鎮議會除了選舉官吏之外,未經總督批准,不得再開議。

 

這些法案也規定:麻薩諸塞省總督有權指定公共建築物,作為英國士兵的營房。而且授予官員權力,可將反政府者和革命者,送到英國接受審判。至於英國官員如果犯下重罪,則當然地送回英國審判。

 

英國國會對波士頓倒茶事件的懲罰,是採取分化而並不波及其他省的原則。其實,馬里蘭的安娜波利斯和紐澤西,也相繼把來自英國的茶葉傾倒進海裏。

 

麻薩諸塞省遭遇的懲罰,卻獲得美利堅大多數殖民地的同情。例如,維吉尼亞省的議會特別通過決議,將「無法容忍的法案」的施行日,訂為該省的禁食與祈禱日。

 

約翰·亞當斯很不滿意英國國會決定關閉波士頓港,並實際上解散麻薩諸塞省的議會,甚至將麻薩諸塞省置於軍事統治之下。約翰·亞當斯在5月14日於日記中寫下:「我們幾乎開始希望英國人可以忘掉美利堅被發現,並且希望美利堅可以忘記歐洲曾經存在。」

 

其實,美利堅殖民地原本多認為波士頓茶會事件過於激烈,不願意加以聲援。但是,英國的嚴懲處置,卻改變了他們的態度。

 

美利堅其他殖民地很多人士突然改口,讚譽波士頓人民擁有善良個性、虔誠宗教信仰和高忠誠度的美德。波士頓人民甚至被推崇熱愛秩序及和平。

 

英國首相諾斯沒想到,他的嚴懲措施,反而造就了波士頓人被視為可敬的勇士,促成了美利堅殖民地的團結。

 

約翰·亞當斯在波士頓茶葉事件後,不滿意總督哈欽森仍然堅稱,英國國會在英國所有的殖民地中皆享有完全主權。他尤其反駁哈欽森所稱,美利堅殖民地的人民,沒資格享有英國本土人民所擁有的一切權利。

 

約翰·亞當斯積極協助麻薩諸塞省議會,通過對哈欽森説辭的強硬回應。省議會強烈聲明,麻薩諸塞如果被逼迫過度,將會選擇脫離母國。

 

日後,約翰·亞當斯更是公開撰文,稱讚化裝成莫霍克族印第安人的毀茶暴動者,是美利堅走上革命建國的重要功能臣。

 

第一次大陸會議應運而生》

 

當維吉尼亞的總督斥責維吉尼亞省議會,不該同情「叛徒」後,省議員們秘密商定,建議美利堅所有殖民地,每年召開聯合代表大會。

 

他們的建議,獲得廣泛迴響。第一次大陸會議乃於1774年9月5日在費城召開,直至10月26日方散會。

 

在6月26日,約翰·亞當斯便如下寫出對大陸會議的期盼:

 

「在我面前站立著一個既新又瑰麗的景象,那就是一場大會。這將是整個大陸上最聰慧人士的一場會議。與會者原則上全都會是美利堅的人士。他們反對國會聲稱有權利向美利堅人民徵税。」

 

第一次大陸會議的立即目的,在聲援波士頓,也在向美利堅所有殖民地、英國政府及全世界表達對英國徴税的不滿。

 

會議決議的事項,包括抵制和英國的貿易,並向喬治三世請願,要求廢除「無法忍受的法案」。

 

13個殖民地共有12個殖民地的56名代表出席第一次大陸會議,唯獨喬治亞省並未派遣代表。

 

代表麻薩諸塞案出席的四位人士是:商人出身的麻薩諸塞前議會議長古興(Thomas Cushing)、山繆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和潘恩(Robert Treat Paine)。而漢考克則是在1776年被選為第二次大陸會議的主席。

 

約翰盛讚山繆爾和歐提斯》

 

日後,約翰·亞當斯在回顧美國革命獨立史時,堅持認為山繆爾·亞當斯和歐提斯,是促成美國革命最重要的兩位人物。

 

尤其,約翰·亞當斯稱呼歐提斯為「美國革命之父」(the Father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他盛讚歐提斯自1774年開始為美國革命建立「知識上的上層結構」(intellectual superstructure),傑出從事反叛英國的精緻思想設計。

 

歐提斯鼓舞了美利堅殖民地追求自由的熱情。歐提斯想出來而讓眾多人琅琅傳誦的格言「哪兒有自由,哪裏就是我的國家」(Ubi libertas ibi patria),特別能夠振奮人心。

 

歐提斯是約翰·亞當斯認為最有才華的人物。他認為,歐提斯在麻薩諸塞省努力的成就,如果不是因為受制於英國派任的官員,是會更大的。

 

約翰又認為,山繆爾·亞當斯才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他讚譽山繆爾塑造出麻薩諸塞的反抗運動,而激發其他殖民地追隨反抗熱潮。約翰高度肯定山繆爾既在第一次大陸會議促成決定抵制和英國的貿易,又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促成美利堅毅然宣布獨立。

 

結語》

 

波士頓在倒毀茶葉事件中,孕育出四位美國開國元勳。他們是歐提斯、山繆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和漢考克。

 

波士頓茶葉事件風波擴大,其實正是山繆爾·亞當斯等人所長久期待的。而約翰·亞當斯在1772年底時的立場,變成和1771年時仍然譴責激烈抗議行動的態度,截然不同。

 

波士頓茶葉事件的肇事者中,只有一人被辨識出身分,而遭到逮捕及判刑。

 

所有其他肇事者,即使到了美國獨立之後,也不願透露他們自己的身分。有人猜測,避免民事索賠的訴訟,可能是原因之一。

 

約翰·亞當斯的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曾經擔任國務卿,後來更是接替門羅而當選美國第6任總統。約翰在兒子1825年就任總統後才過世。亞當斯家族是美國獨立之後第一個顯赫的政治世家。

 

歴史確實常常是以成敗論英雄的。獨立之後的美國,更是將波士頓毀茶激進暴力事件正當化,將「茶會」說成膾炙人口的故事。

 

而波士頓倒毀茶葉事件,也證明星星片火,的確可以燎燒成勢不可遏的熊熊烈火。

 

「這是美利堅多麼光耀的清晨!」山繆爾·亞當斯在1775 年4月19日早上聽聞波士頓近郊萊辛頓(Lexington)爆發出民兵和英軍交火的槍聲,興奮不已地如是說。英軍係奉命前往康科德(Concord)緝捕他和漢考克,途經萊辛頓。

 

約翰·亞當斯在1818年2月13日回顧美國獨立史時説:「在革命戰爭爆發之前,革命就已經展開了。革命是在人的心裏和腦裏進行的⋯⋯。原則、意見、情緒和人的感情,出現激進的變化,就是真正的美國革命。」

 

約翰·亞當斯在1775年時,的確比傑佛遜更加主張獨立。他強調,獨立是個「令人悲傷的必須事」(sad necessity)。他鼓勵同胞說:戰鬥並非為了去贏得自由,而是去拯救原本就已經享受的自由。他疾聲警告説:「自由一旦失去,便永遠回不來了(Liberty once lost is lost forever)。」

 

歷史學上一直有所謂的「偉人理論」(Great Man Theory),強調英雄可以創造,或者是左右時勢。

 

如果波士頓不曾有過山繆爾和約翰這一對亞當斯堂兄弟,美利堅的歷史可能全然不同。

 

美國革命像是一篇波瀾壯闊的史詩。這其中,有熱血、美麗和反諷交織的景象。羅列其間的,有犧牲,有自私,更有一批智勇的才俊之士施展身手。其經過,既呈現理想,展露果決,也訴諸暴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