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反思土地議題 客視2部紀錄片入圍生態影展

客家電視台/ 2021.05.06 00:00

【劉宜頻 黃映婕 台北】

客家電視有2部紀錄片作品,在「台灣生態環境影展」間傳來捷報,講述台灣林業發展困境的「大窩浪之歌」,記錄新竹竹東一間製材廠負責人梁兆清,40年來持續造林的理念與過程,入圍最佳編劇獎,另外一部以新竹縣寶山水庫土地徵收迫遷案為主題的紀錄片「力爭」,入圍最佳攝影獎,「台灣生態環境影展」是由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主辦的自然生態環境議題紀錄片徵選,23日將舉行頒獎典禮。

電鋸聲轟隆作響,樹木一棵一棵應聲倒下,製材廠負責人梁兆清,因為感嘆台灣的木材自給率不到1%,於是從製材業跨足造林,他種樹的生涯已超過40個年頭,梁兆清從民國60年代開始,就向政府租林地植樹,展開造林志業。

「樹拉下去,第2個月樹又種下去,你的舊樹根久了砍掉後,3、5年就會腐爛,它就沒辦法抓地了,但是我新的樹苗馬上又長出去了,那樹根還沒腐爛,新樹又長大了,對水土保持來說,完全不會有影響。」

導演鄧慶煜用1年半的時間,跟拍梁兆清如何在競爭強、工資貴,又人力不足的困境下,持續堅持以永續的方式,讓伐木與造林達到平衡。這部《大窩浪之歌》,入圍第一屆「台灣生態環境影展」。

《大窩浪之歌》導演 鄧慶煜:「一般人想說會破壞台灣的水土保持,其實我們的觀念跟實際發生的事情,其實差很多,我就希望說,大家看到這樣的故事,可以,可以對實際的事情,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30多年前,因為要建新竹縣寶山水庫,當時許多居民被迫遷移。

「那不是徵收用搶的,他說一甲10萬元,就這樣說啊,不然你要怎樣。」

另外一部紀錄片《力爭》的導演謝欣志和陳芝安,挖掘出30年多前,這樁已被遺忘的土地悲歌,記錄下地方小人物的心聲,讓這段過去不要隨著時間消失殆盡。

客台節目部經理 饒瑞軍:「因為這是台灣發展過程中,人民生存一個,無可奈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就想辦法來支持,要讓大家記得,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這些事情。」

客家電視紀錄片《大窩浪之歌》以及《力爭》,雙雙入圍第一屆「台灣生態環境影展」,除了記錄下客家族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要喚起民眾對土地的關懷與反思。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