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希望能夠和孩子無話不談,希望能多聽孩子分享上學發生的趣事,但每當問了孩子在學校過得如何時,卻只得到「還可以啊」的回覆,久而久之對話變得越來越尷尬。
如果能培養良好的對話習慣,不僅彼此關係會更加緊密,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會比較願意主動向父母尋求幫助,爸媽們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培養出親子間良好的對話習慣。
讓孩子愛上主動分享的 4 大招
第一招:培養規律的「談心時間」
依照家裡的生活步調選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例如接孩子下課時、吃晚餐時,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這麼做不只可以建立親子間的「儀式感」,讓孩子期待這個能和爸媽分享自己心情的專屬時間,等習慣久了,彼此就自然而然越來越有話聊,不會尷尬的不知道講什麼。
第二招:留意肢體語言
小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當他們熱情的與分享時,對方如果低頭看手機、心不在焉的樣子,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爸媽的重視,也會變得不愛分享。與孩子對話時要多與他們眼神交流,讓他們感受到「爸爸媽媽很專心聽我說話!」,會更喜歡主動分享生活。
第三招:不問大問題,多問小細節
「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好嗎?」這種太大、太抽象的問題對小小孩來說不好回答,最後得到的答案可能只有一句「很好」,不妨多問他們一些簡單、細節的問題,例如:「今天下課時和同學玩了什麼呢?」、「老師今天有沒有教新的東西?」等,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生活上的細節,讓話題能夠一直延伸下去。
第四招:少說多聽
孩子有時只是單純地想抒發心情與分享生活的趣事,如果總是打斷興致,急著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比較好」,會降低孩子主動分享的意願。如果發現孩子真的有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可以給與一些建議的選項,留給孩子為自己作主的空間,未來遇到各種問題時,也不會應為怕被罵而不願意找家長求助。
圖、文/海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