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這兩天受鋒面影響,不僅北部出現明顯雨勢,其雨勢也下擴中部,讓各地水庫有些許進帳,為中南部的水情帶來助益。不過此波雨勢對於中南部已經久旱的情勢,幫助仍然有限。且對於未來氣候變遷的發展,台灣恐將持續面臨長期不雨,但雨一來就是短時期強降雨的情況。對此,經濟部水利署表示,該署將落實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援四大策略,透過流域整體治理、西部調度管網、海淡水及再生水、水庫清淤等措施,為未來4年再增加每日106萬噸水源。
水利署表示,去(2020)年6月起的旱災,代表極端氣候的風險已成為迫切危機。透過多調水及多省水,新店溪水源目前每日跨區支援板新地區81萬噸、高雄支援台南每日20萬噸、桃園支援新竹每日20萬噸且落實產業及農業節水、民生減壓供水等措施,節水調度量約10億噸。另積極多找水,執行抗旱水源1.0計畫,去年10月啟動增加每日78萬噸水源,今年再針對水情燈號橙燈以下地區,執行抗旱水源2.0計畫,將再增加每日約52萬噸水源。
水利署強調,對水資源建設及經營管理之各項工作已有整體擘畫方針,未來用水成長及因應氣候變遷也已納入評估情境,將循序推動各項水資源建設,如北區擴大新店溪水源引至石門水庫、寶山第二水庫加高、頭前溪人工湖及新竹海淡;中區如鳥嘴潭人工湖、鯉魚潭北送苗栗、台中水湳豐原福田再生水;南區如曾文南化聯通管、南化水庫加高、台南永康安平仁德再生水、台南海淡及高雄臨海楠梓再生水等,未來4年將再增加每日106萬噸水源。
此外,經濟部已提報「長久水資源建設行動計畫」,除積極推動包括水庫清淤等強化既有設施有效管理外,並透過流域整體治理、系統性保水、西部走廊區域調度管網、海淡水及再生水策略,打造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全面提升水資源蓄存利用,改善供水環境,包含調度備援管路建置、自來水減漏、再生水、感潮河段水資源及海淡水利用等,預計於2031年前增加10億噸儲備水量(相當於全台3個月用水),未來如春雨、梅雨沒來,仍有保險水源,有效降低缺水風險,提升供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