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暨大攜手原鄉打造國際級星空產業鏈

中央社/ 2021.04.27 14:12

暨大攜手原鄉打造國際級星空產業鏈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427 14:11:46)行政院全力推動地方創生,南投縣仁愛鄉日前向國發會提交「星空山城戰略計劃」。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率隊與文化部、農委會、原民會、教育部、交通部等各部會代表組成勘查小組,於4月23日、24日前往南投縣仁愛鄉進行兩天一夜的現地勘查。

游建華副主委聽取了在地天文社團彙報台灣天文產業的發展潛力,並品嚐清境星空友善商家所開發的星空巧克力,認為星空山城計畫很有成功的機會,也具備國際級的星空產業鏈的發展潛力。天文迷期盼星空山城計畫的實現,能為台灣打造國際級的觀星場域。

仁愛鄉地方創生推動委員會由仁愛鄉公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領軍,串連在地星空友善商店家、星空守護聯盟,以及清境永續發展協會、清境觀光協會、在地文史工作者及各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等在地團體,歷經多次產官學社工作坊以及共識會議,擬定「星空山城戰略計劃」的發展願景。

依據南投縣政府的評估數據顯示,星空山城IP的產業鏈若能實現,保守估計將增加清境地區15%的高端優質旅遊人次成長量,衍生至少4.6億元的產值。

清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從秀表示,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天文同好組織「星空守護聯盟」,最初就是因為2012年的清境減光運動而誕生,目前社團人數已接近2萬人,匯集全台關心天文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攝影同好、旅遊業者、儀器及技術廠商等等。因此相較於其他新創產業,溝通與整合相對容易。

此外,台灣的經緯位置絕佳也是關鍵,以全空域共88個星座來看,台灣就能觀測到82個,在先進國家中甚為罕見,往年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幾乎都有固定的觀星旅遊客群來到清境。李從秀說,她曾見到日本觀星團來台,發現竟能在清境觀測到南半球的南十字星及老人星,因而雀躍不已。

世界旅遊攝影會會長,同時也是國家地理雜誌特聘攝影師的吳文欽老師也是星空守護聯盟的成員之一。他回憶十餘年前,為尋找適合建置專業天文望遠鏡及攝影設備的場域,跑遍台灣各地山區,幾番選擇後終在清境的觀星園民宿投資觀星天文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裡的觀星條件具備優勢。以容易阻擋攝影的低層雲為例,清境之上的海拔高度已超過兩千米的低層雲線,大大降低雲層對觀星攝影的阻礙。

日月潭觀光圈總顧問,也是仁愛地方創生計畫最重要的推手,暨大主任秘書曾永平教授表示,星空山城提倡的U戰略構想,就是期盼以台14甲線清境至合歡山的「暗空清境發展軸帶」為基礎,一方面與國際天文旅遊、天文教育接軌,同時也透過社會設計的手法,將觀星體驗產業的商業模式拓展至三村六部落的原民系統中。

清境在地是一個多元族群部落,除滇緬族群,還包括布農族、泰雅族、賽德克族等,而天文恰是過去常被社會忽視的原民文化元素。例如,W字型的天后座,在過去就被原民視為是獵手弓箭的象徵。

曾永平教授進一步表示,若能透過天文地方文物或教育館,將星空文化產業的動能進一步延伸到部落,例如設置部落觀星小站,或開創原民天文導覽旅遊,將可為部落帶來全新的青年就業樣態,開創互利共好的永續循環。對此,原民會代表也表示感動,若能有效創造原民就業,原民會願意全力支持。

訊息來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9183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