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晚餐時間經常被推移,而且還有些人習慣在夜間食用宵夜。不管是晚餐時間過晚,還是夜間食用宵夜,都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長此以往,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過晚用餐易致胃病
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壽命很短,每兩到三日就會在夜間進行再生,修復胃黏膜的損傷。如果在胃黏膜細胞再生的時間用餐,將無法修復胃黏膜的損傷。
另外,過晚用餐會使食物囤積在胃內,促使胃液分泌增多,損傷胃黏膜。如此一來,胃黏膜長期得不到有效地修復,還頻繁被刺激,加重損傷創面。一般人吃宵夜常以速食為主,有些速食中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質,會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晚飯時間在下午五點到七點最佳,夜間也最好不要食用宵夜。
年長者不適合太早吃早餐
很多年長者都會在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用過早餐後就出門運動,這正是導致很多老年人罹患胃病的原因之一。人體器官在白天辛苦工作後,會在夜間進入休息狀態。
而胃部的消化系統在人體進入睡眠狀態後工作一段時間才進入休息期。這是因為夜間胃內還殘留著食物,消化系統會消化、吸收掉這部分食物後才能休息。早上太早起床進食,消化系統將再次進入工作狀態,加重胃部的消化負擔。
年長者的早餐時間,宜選在八點半到九點之間。同時,早上起床前,應先平靜地躺上十幾分鐘後再起床喝杯溫熱白水,清理掉胃中垃圾後方可進食。
暴飲暴食
暴食指在短時間內進食大量食物。在饑餓狀態下暴食,會引發「急性胃擴張」。人的胃容量約為五百毫升。在饑餓狀態下,胃會收縮,容量僅為五十毫升左右。
如果在饑餓狀態下突然攝入大量食物,會導致胃壁平滑肌瞬間被牽拉過度,降低其回縮能力。平滑肌回縮能力降低或暫時喪失,會導致胃壁麻痹,造成胃部無法正常蠕動。大量食物堆積在胃內,胃卻沒有辦法正常運作,就會出現胃脹、胃痛、噁心、嘔吐等胃部不適,引發「急性胃擴張」。
饑餓時的胃痛
會在饑餓時感到胃痛、有燒灼感,但稍微吃些東西後,胃痛症狀就會馬上緩解。其實,這種饑餓性胃痛是十二指腸潰瘍。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經常在飯前發作胃痛,半夜也常因胃部空虛而疼痛。
饑餓時,胃內分泌大量胃液,但沒有食物與其混合,致使十二指腸發生潰瘍,引起「胃痛」。此時如果使用制酸劑,可中和胃內的胃酸,減輕對潰瘍面的刺激,緩解胃痛等不適症狀。如患者經常胃痛且必須吃東西才能緩解時,就可能是罹患了十二指腸潰瘍。
飯後散步引起胃脹
民間流傳著一句話:「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因此許多人經常在飯後散步。其實,這種說法毫無科學依據。飯後大量食物進入胃部,在消化、吸收食物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血液和能量來輔助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於是,身體會調配大量血液到胃部支援。
飯後散步會增加人體的活動量,使大量血液消耗在肢體運動上,從而導致胃部供血不足。飯後散步易使胃蠕動減緩,導致胃功能紊亂,甚至引發胃脹、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狀。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胃也可以很舒服:藥物、按摩、飲食、運動,自療養胃實踐書》一書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44/8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