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八校學童相見歡 共好共享學習成果謝恩人

爽爆新聞網/ 2021.04.17 21:55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的八所學校學童,與未曾謀面的38組95位認養人、企業捐款人、義工夥伴及關心家扶服務的各界人士,今(4/17)日齊聚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相見歡,在八校師生共182人的接力演出、成果分享與工作坊帶領下,看見學童努力學習、學校用心辦學,與會貴賓紛紛表示:「因為教育~學童的眼和心可以更遼闊」、「很喜歡跟孩子互動的過程」、「很高興能參與這次活動,看見孩子的成長,自己對部落文化也有更多的了解」。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的八所學校學童,與未曾謀面的38組95位認養人、企業捐款人、義工夥伴及關心家扶服務的各界人士,今日齊聚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相見歡。(圖/新竹家扶中心提供)

今日這場共好共享相見歡活動,由各校學童帶來準備已久的學習成果,以靜態展示、動態演出與互動教學的方式,安排合唱、傳統樂器及舞蹈表演與教學、手作體驗、畫畫接龍等工作坊,由學童向與會者分享學習過程及心得;同時並透過學童展演機會,讓認養人近距離瞭解多年認養服務的成效。看著孩子快樂學習、學有所長且勇於分享,就是給所有資助者最大的回饋。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的八所學校學童,與未曾謀面的38組95位認養人、企業捐款人、義工夥伴及關心家扶服務的各界人士,今日齊聚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相見歡。(圖/新竹家扶中心提供)

新竹家扶認養的八所學校,包含:尖石鄉後山的石磊、玉峰國小,關西鎮緊鄰桃園的玉山、錦山國小,以及桃山民族實驗小學、嘉興國小、錦屏國小以及尖石國中,這些學校所在的聚落,多數長者在地務農、年輕人出外打拚,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新移民子女的學童超過2/3,許多家庭經濟條件薄弱、學習資源取得不易,實在難提供補習與才藝學習的機會。有鑑於此,家扶基金會於2016年起將認養服務拓展至「學校及社區」,打破過往認養人與兒童一對一配對照顧的模式,統籌運用每月認養費,並根據學校提出的經費使用計畫,予以審核及擇項補助。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的八所學校學童,與未曾謀面的38組95位認養人、企業捐款人、義工夥伴及關心家扶服務的各界人士,今日齊聚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相見歡。(圖/新竹家扶中心提供)

經過近年努力導入穩定的認養服務經費,認養的學校也謹慎運用在發展並持續推動「特色課程」、「課後照顧」與「多元才藝社團」等孩子能力培養的學習上,甫以「長時學習照顧」的策略,讓認養的學校發展特色教學、盡量完整課後學習與照顧的拼圖,成為學區孩童的學習與照顧中心;讓偏鄉學校的學童,開始有經費、有外聘師資、有課後社團、有搭配課程的戶外教學、有城鄉交流機會,也能結合在地農耕文化及傳統特色,讓學校安排多元學習課程、食農教育、環境保育,並讓學童專擅的音樂與舞蹈可以持續練習,與傳統文化接軌與傳承。最終,期待能於日後發揮所學,達致提升部落農產價值的願景。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的八所學校學童,與未曾謀面的38組95位認養人、企業捐款人、義工夥伴及關心家扶服務的各界人士,今日齊聚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相見歡。(圖/新竹家扶中心提供)

2016年就參與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方案運作的錦屏國小張世傑主任表示,「與新竹家扶的合作,從10多年前的班級書箱輪動,提升識字率與閱讀習慣就開始了,感謝家扶及捐款人多年來持續支持學校發展合唱、推廣閱讀及深耕泰雅文化課程等,家扶是錦屏辦學的最佳夥伴與後勤推手,豐富了學童的學習歷程,讓孩子發揮優勢,看見生命的亮點。」錦屏國小甫獲得教育部110年度閱讀磐石獎更是今日彼此相互祝賀與期勉的焦點。

▲新竹家扶學校暨社區認養的八所學校學童,與未曾謀面的38組95位認養人、企業捐款人、義工夥伴及關心家扶服務的各界人士,今日齊聚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相見歡。(圖/新竹家扶中心提供)

玉山國小五年級的瀚瀚也說,「我很喜歡上學,在玉山國小我學習很多,像是桌球、舞蹈、節奏、繪畫和書法,老師會教我,鼓勵我參加桌球和書法的比賽,還把我寫的春聯貼在家門口。我很感謝家扶的叔叔阿姨,讓我有機會增加能力,上喜歡的課程,今天很高興可以當面謝謝他們。」

新竹家扶沈俊賢主任表示,感謝八校師生與家扶從去年起便一同籌備這次成果發表及互動交流活動,為與會者的週末假期增添歡樂、溫暖與滿滿的回憶。同時,再次感謝認養人支持新竹家扶中心在新竹縣偏鄉學校所推動的認養服務,共同為這群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國中、小學童,創造更多的學習與成長歷程,一同建構類似平地學校強而有力的「家長後援會」,穩定投入資源,減少學習機會的落差,讓學童們的未來能與都會地區的孩子有一樣的競爭能力。家扶誠摯歡迎關心偏鄉學子的社會大眾,加入新竹偏遠學校服務的認養行列,成為外部家長後援會的夥伴!認養專線03-5678585或上網搜尋「新竹家扶」。

 

熱門關鍵字:

社團公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