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患者聽到要開刀、手術都很排斥,更何況當要動刀的部位是在「脊椎」上時恐懼就更加強烈。事實上脊椎手術從過往傳統手術到現在的微創手術、甚至脊椎內視鏡手術,設備跟技術上越來越成熟且精進。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說:「以前就算不複雜的病況,都還是只能用傳統手術來治療,破壞程度較大;現在運用脊椎內視鏡處理,不僅傷口小、恢復也快。」常聽到的坐骨神經痛、下背痛、腰痛,都有機會用微創的方式來治療、改善。
微創手術將身體破壞降到最低
部分患者出現嚴重的神經壓迫時,必須藉由外科手術介入才能改善症狀、阻止惡化。其中有不少人因為深怕開完刀後下半身癱瘓,排斥手術反而喪失治療先機。其實隨著儀器及技術的進步,脊椎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也越來越蓬勃發展。
在門診,患者聽到要手術就會問有沒有「微創」。豐榮醫院院長應思漢強調:「微創手術並不一定代表『傷口小』,而是指身體結構『破壞少』的手術方式。」只是形式這麼多種,有脊椎內視鏡跟脊椎微創,這些和傳統脊椎手術有什麼差別呢?
一表看懂各種脊椎手術差異
應思漢解釋:「脊椎內視鏡是將大約原子筆粗度口徑的管路,後方接有攝影機,透過管子就可以把壓迫脊髓的東西清除,解除疼痛痠麻的症狀,且內視鏡可以像達文西手術一樣,看到甚至做到人做不到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內視鏡的傷口不到一公分,更能夠減少對於脊椎結構及肌肉組織的破壞,大大降低術後疼痛感,恢復也快。
以單節的腰椎減壓手術為例
- 脊椎傳統手術:不管嚴不嚴重的病灶,為了看清楚脊椎的結構,表皮的傷口都會比脊椎的病灶範圍要大得多。對於病況嚴重、複雜的適合患者用傳統手術較安全,因為醫師處理時可以在肉眼下把病灶看得一清二楚,不會不小心傷到不該傷到的結構。
- 脊椎微創手術:將傳統手術的傷口變成兩個甚至多個小傷口,因為切口較小、肌肉損傷少,使得手術中的失血少、手術後的感染風險也較低,恢復時間也較短。
- 脊椎內視鏡手術:直接從皮膚插入套管及內視鏡直達病灶部位,在清晰而放大的影像下處理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及骨刺。不但手術精準,也不會為了看清楚病灶而需要把傷口擴大。傷口只剩不到一公分,手術後疼痛少非常多、恢復時間短,幾乎手術當天就能下床,快的話第二天就可以回家。
脊椎內視鏡恢復快!適應症也廣泛
脊椎問題已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中壯年、青年可能因為姿勢不良、粗重工作,或是運動傷害而需要手術。過往一旦開刀,動輒躺床十天半個月才得以下床而耽誤到工作。加上許多人有脊椎開刀癱瘓風險高的迷思,導致不敢接受治療。
豐榮醫院院長分享兩名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因工作經常需要搬重物,導致坐骨神經壓迫,屁股痠痛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在過年前來接受脊椎內視鏡手術治療。手術後恢復良好,隔兩天就順利出院回家吃團圓飯,兩週後就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
不同的手術有不同的適應症,隨著科技及技術的日新月異,脊椎內視鏡能運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只要沒有脊椎的不穩定,像是椎間盤突出、簡單脊椎狹窄、脊椎骨刺,各種減壓的手術都適用。應思漢說:「以前椎間盤突出不管複雜不複雜都是一樣的傷口,現在簡單的神經壓迫可以用一公分傷口就搞定。」
手術前須透過X光、核磁共振進行評估
國外進行脊椎內視鏡甚至是用「局部麻醉」,因為患者就只有一個傷口,把壓到神經的軟骨拿掉後,當天患者就可以回家了,後續也不需要長時間復健、也幾乎沒有後遺症。因此手術唯一的風險反而是麻醉,因為脊椎手術跟一般手術最大不同是需要「趴著」進行手術,應思漢提到:「對於心臟不好、肺部功能不好的患者,有些患者趴著就無法好好呼吸,這是不論在傳統、微創、內視鏡脊椎手術都會面臨的難題。」
所以如果為了縮小傷口接受微創手術,讓手術困難度提高而使時間拉長,反而麻醉的風險會隨之增加。反而傳統手術雖然傷口大一些,對於特定的患者來說反而比較安全,不需要去花錢找罪受。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前醫師會透過X光、電腦斷層甚至核磁共振進行詳細評估。應思漢解釋:「好比椎間盤突出的患者,術前必需確認椎間盤是否還健康。單純的椎間盤突出就很適合內視鏡手術,但如果整個椎間盤都已經退化、脫水、扁掉,內視鏡手術就不一定是最適合方式。」
如今脊椎微創手術已經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脊椎疾病,但因為每個人疾病的複雜度不同,建議在手術前充分和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就不需要因爲太害怕「手術」而長期被疼痛困擾。
參考資料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