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枯旱歷年最嚴峻 小細節讓您省水省荷包

慈善新聞網/ 2021.04.09 00:05

  根據水利署訊息,目前枯旱為歷年最嚴峻,統計2至3月苗栗、臺中水庫集水區降雨量仍為歷年最低,且依氣象預報短期內可能無法改善,加以苗栗永和山水庫及臺中德基水庫蓄水量均低於1成,考量後續降雨及梅雨仍有不確定性,因此不得不決定苗栗及臺中地區自4月6日起實施分區供水,停水期間民眾除利用既有水塔等儲水備用外,台水公司亦會提供臨時供水站及水車載水點,供民眾使用。水利署也將持續透過水源調度、加大節水力度來因應旱象,同時呼籲社會各界落實節約用水,共同度過本次枯水期難關。

  經濟部水利署節約用水資源網提供家庭節水秘笈:廚房節水、洗衣節水、馬桶節水、洗澡節水、庭園節水、其他節水,還有查漏與檢漏。

廚房節水:1.放適量的水在洗滌槽內洗碗、洗菜或洗衣,以減少水流失量。2.用洗米水、煮麵水、苦茶粉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洗潔精的污染。3.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盤及洗澡等清洗水來澆花、洗車,及擦洗地板。時間。4.除濕機、純水機及蒸餾水機等設備的廢水可回收再利用。5.退冰不用水沖,改用微波爐解凍,最好是及早將食物從冷凍庫中取出退冰。

洗衣節水:1.選擇可自動調節水量的洗衣機。2.使用洗衣機時,視洗滌物多寡調整水量。3.配合衣料種類適當調整洗濯時間:毛、化學纖維物約5分鐘,木棉、麻類約10分鐘,較髒污衣物約12分鐘。

馬桶節水:1. 新蓋房屋請採用六公升省水型馬桶;將耗水型馬桶換裝二段式沖水配件。2. 水箱底部的小浮餅拆下,改為無段式出水,減少用水量。

洗澡節水:1. 以淋浴取代盆浴,淋浴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2. 儲存熱水流出前的冷水於水桶蓄水。3. 多人分批沐浴時,一個一個連接不間斷,可節省等待熱水流出前的冷水流失量。4. 安裝低流量蓮蓬頭、水龍頭曝氣器,或加裝緩流水龍頭氣化器。將全轉式水龍頭換裝新式1/4轉水龍頭,縮短水龍頭開關的時間就能減少水的流失量。

庭園節水:1.選擇早晚陽光較微弱時澆灌植物,以免蒸發過快。2.庭園綠化應選耐旱植物,依植物需水性分區栽種,以便分區調整澆水用水量。3.對花草施予適量可存活的水量,花圃以低流量噴霧器施水或以滴灌式向個別植物施水。4.灑水系統噴灑範圍不要超出庭園以外,庭園邊緣採用「部分圓形灑水器往內噴灑」。5.配合天候澆水,雨天關閉自動灑水器、不在強風時澆水。冬天只在連續高溫及乾旱時才澆水。6.修剪草皮留下10至15mm高的草株,以減少地面水分蒸發。7.庭園土壤改良,添加濕潤介質或保水聚合物,如蛭石、蛇木屑、稻穀、木屑、泥炭土等以提高土壤的透水與蓄水能力。

其他節水:1.洗車使用栓塞管嘴的水管或以水桶及抹布擦洗;每月洗車一次,減少用水量。2.清理地毯以乾燥粉末式取代濕式或蒸氣式。3.洗手正確步驟:開小水沾濕→關閉水龍頭→塗抹肥皂→雙手搓揉→開小水沖洗→關閉水龍頭。

回收用水:1.屋頂裝置雨水貯留滲透設備─收集雨水用來澆花、洗車及沖洗馬桶等。2.家庭回收水再利用─收集洗澡時較乾淨的水、除濕機廢水、洗碗盤後的清洗水、 洗衣服的清洗水,可用來澆花、澆菜、洗車、沖馬桶、擦拭家具、洗地板、灑掃庭院等。3.淨水器廢水利用─目前多數純水機及蒸餾水機每製造1杯淨水就得排出3杯「廢水」,這些不宜飲用廢水仍算乾淨,可接引排水管儲存利用於其他非飲食用途。4.游泳池溢水回收過濾再使用,或作為運動場灑水用。5.機關、學校、工廠等可規劃中水道系統,將生活污水處理至符合一定水質標準,作為花圃澆水、操場灑水、廁所沖洗及消防用水等用途。

查漏與檢漏1.定期檢查抽水馬桶、水塔、水池、水龍頭或其他水管接頭以及牆壁或地下管路有無漏水情形。2.在水箱中滴幾滴食用色素,等20分鐘(要確定這段時間沒人使用馬桶),如果有顏色的水流進馬桶,就表示這個水箱在漏水。3.水管漏水是嚴重浪費水資源。發現道路埋設之水管有漏水現象,請即電話通知當地自來水公司營運所搶修。4.將所有水龍頭關緊並確定這段時間無人用水,若水錶仍在動,表示屋內或地下水管在漏水;水龍頭關緊後仍滴水,要速換橡皮墊。

每天省一點,能帶來不一樣的改變:1.洗車時用水桶代替水沖(每次省180公升)2.澆花以洗菜洗米水代替(每次省5公升)3.洗手抹肥皂及搓揉時將水龍頭關緊(每次省5公升)4.刷牙用漱口杯(每次省5公升)5.洗菜以盆槽代替水流沖洗(每次省5公升)6.洗臉以盆槽代替水流沖洗(每次省7公升)7.熱水流出前的冷水再利用(每次省9公升)8.洗衣服改用省水流程(每次省15公升)9.改用省水二段式馬桶(每次省30公升)10.盆浴改淋浴-以5分鐘為例(每次省55公升)

經濟部水利署節約用水資源網 https://www.wra.gov.tw/Default.aspx

(以上資料:經濟部水利署、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環保推展組。TCnews新聞中心編修)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