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們不能忽略的疾病殺手「乳癌」,位居女性癌症中第一名,每年有近7500人罹患乳癌,且發病年齡比美國年輕約10歲。這幾年醫界推廣乳房攝影篩檢,夠透過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乳房鈣化點或腫瘤,早期發現乳癌。
因為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但到了晚期的存活率即大幅下降至不到3成。民眾若沒有做乳房攝影篩檢的習慣,女性族群也必須要知道乳癌的症狀,根據統計90%以上的乳癌病患都是自己發現的,每個月都可以自我檢測一次,面對這女性最大威脅的乳癌也不再感到害怕。
國人乳癌年輕化!我是乳癌高風險族群嗎?
台灣乳癌好發族群的約年齡45-65歲,發病時間比歐美國家提早了約十年,甚至也有「年輕化」趨勢。國內16.6%乳癌患者年齡是小於40歲以下,但在美國年齡小於40歲的患者僅佔8%,台灣也有9%乳癌患者是小於35歲以下,所以乳癌並非只是中年以後才要關注議題,現在起就開始對自己身體多份留意。
以下是乳癌是高風險族族群,因為危險因子比起其他族群高,更應該注意自我乳房的健康,定期篩檢是必要的:
- 家族有乳癌病史
-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 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 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
- 未餵過母奶
- 初經早、停經晚
- 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
該留意哪些乳癌症狀?有腫塊就是乳癌嗎?
講到乳癌馬上就聯想到胸部的硬塊,但胸部有硬塊不一定代表就是乳癌,因為腫塊、乳房組織增厚、纖維囊腫等異狀多數都是良性,可到各大醫院的一般外科或乳房、乳癌門診做諮詢和檢查。
部分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多半患者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通常乳癌好發的部位,以「乳房外側」佔最大宗佔45~50%,因這部位的乳腺組織較發達且面積較大,發生乳癌的機會相對較高;而其次則為中央部位、乳頭及乳暈的週圍佔20~25%,其餘常見的症狀還包含:
- 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
- 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
- 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
- 腋下淋巴腺紅腫
-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
預防乳癌有哪些檢測?醫師:35 歲開始建議定期做
現在常見的乳房檢查有三種,分別是超音波檢查、X 光攝影檢查,以及 MRI 檢查,分別適用不同的族群,可以依照年紀、家族史來選擇自己該做的檢查。
乳房超音波檢查
- 檢查時間:10~20 分鐘
- 優點:非侵入性檢查,對身體沒有副作用。
缺點:不容易偵測到早期乳癌。 - 適用族群:沒有家族史的 40 歲以下女性,因為乳房組織比較緻密,超音波效果較好。
乳房 X 光攝影檢查
- 檢查時間:20~30 分鐘
- 優點:非侵入性檢查,但有放射線。
- 缺點:需要把乳房壓平做檢查,不少人的經驗都是「很痛」,
- 適用族群:有家族史的女性,X 光攝影可以看到癌症特殊的早期鈣化點,但因為有放射線,懷孕婦女不適合。
乳房磁振造影檢查(又稱核磁共振,MRI)
- 檢查時間:30~40 分鐘
- 優點:沒有放射線,精準度高,除了可以看到是否有腫瘤,也可以監測腫瘤的位置、大小等,能找出九成以上的乳癌。
- 缺點:不容易偵測到乳癌特殊的鈣化點。
- 適用族群:有家族史的女性,或是接受過乳房手術的女性。
如何確診乳癌?乳癌又有哪些分類呢?
若要確定乳癌,需要經過細胞學檢查、病理組織切片,且手術切片又分為:
- 將整個腫瘤全部切除的切除性切片檢查
- 切取小部份組織做病理診斷的部份切除切片檢查
因為部份切除切片檢查常用於無法立即切除的較大腫瘤的診斷,或乳癌預後與治療相關因子的檢測。
乳癌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分成很多種類型,常見分類則是依據乳癌細胞的生物特性加以區分,這種區分方式一開始是由大量乳癌細胞的基因表現形態不同而發現
乳癌一般可分為:
- 侵入性乳管癌(簡稱 IDC):是最常見的乳癌種類,約佔所有侵入性乳癌的 70~80%
- 乳小葉癌(簡稱 ILC):約佔所有侵入性乳癌的 5~10%
- 其他特殊癌症類型:三陰性乳癌、炎性乳癌
乳癌分期怎麼看?
乳癌分期會依照腫瘤大小、腋下淋巴腺轉移與否、遠處是否轉移等分為,當然越早期發現存活率越高。
- 零期乳癌: 即原位癌,為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內。
- 第一期乳癌: 腫瘤小於兩公分以下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無癌轉移。
- 第二期乳癌: 腫瘤在兩公分至五公分之間的浸潤癌,或腫瘤小於兩公分但腋下淋巴結有癌轉移。
- 第三期乳癌: 局部廣泛性乳癌,腫瘤大於五公分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有任何癌轉移或有胸壁皮膚的浸潤乳癌。
- 第四期乳癌: 轉移性乳癌,已有遠處器官轉移 (如肝、肺、骨) 等。
乳癌雖然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透過提早檢測,都能提早預防,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已經可以超過九成,呼籲民眾應注意自身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參考資料
衛福部國健署 乳癌防治
台南市衛生局 乳癌篩檢資訊和常見問與答
社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