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多歲妙齡女小涵,因為愛美想除掉痣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卻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恐有病變疑慮。經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因此,小涵在醫師建議下除了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發現該痣的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黑色素瘤。此外,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小涵也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進行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收治此病例的臺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過去常見民眾因身體長了痣擔心影響外觀或運勢考慮除痣,但其實痣有無健康疑慮,才是最該重視的關鍵。尤其惡性黑色素瘤更是所有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民眾不可輕忽身上的潛在「痣」命危機。
「痣」的三大迷思
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 醫提醒:當心「痣」命惡性黑色素瘤纏身
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提醒,平時應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
為呼籲民眾正視「痣」命危機,朱家瑜醫師也整理民眾對於痣的三大NG迷思:
NG1 長痣不自知 恐埋惡性黑色素瘤危機
調查顯示,除了有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亦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朱家瑜理事長提醒,民眾應隨時提高警覺觀察與留意身上的痣,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
NG2 只重命相與外在美 恐遺漏惡性黑色素瘤好發位置
朱家瑜理事長說明,許多民眾因命理或美觀曾進行除痣。調查即指出,有超過9成的民眾最在意臉部的痣。此外,曾有4成5民眾考慮除痣,且4成5民眾中,有高達6成曾因外觀考慮除痣;因命理因素想除痣的民眾也有超過1/3。
朱家瑜理事長補充,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 。但根據調查,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NG3 不痛不流血就安心? 錯誤疾病認知恐延誤關鍵期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皆有高達7成的認知度。但對於痣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產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徵兆症的認知則敬陪末座。
朱家瑜醫師提醒,雖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相當困難 。提醒民眾除了多加留意,若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
40歲壯男惡性黑色素瘤轉移淋巴後竟快速惡化 5年存活率恐低於20%
醫師提醒:惡性黑色素瘤初期治癒率高 早期發現有助病情控制
事業剛起步的阿良剛邁入40歲,半年前發現腳底的突出黑痣發出疼痛訊號,原以為是因痣與鞋底長期走路摩擦所造成,便不以為意。直到近期患部出現潰爛、疼痛症狀影響到平日生活,才前往皮膚科診想除掉腳底的痣。經轉診大醫院檢查後,確認已是惡性黑色素瘤第四期,從黑痣出現到確診惡性黑色素瘤第四期僅短短半年,醫師更警告5年存活率恐低於20%,疾病惡化速度讓阿良措手不及。
吳教恩醫師表示,惡性黑色素瘤若能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80%以上 ,但到第四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10%3。因此,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測與早期治療相當重要。此外,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若有轉移,即進入病程的第三期。吳醫師提醒,第三期以後的癌細胞擴散全身及局部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因此針對第三期(局部淋巴結)與第四期(遠端轉移)的病患,目前除了手術切除,還會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降低復發機率。
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多元 雙標靶藥物提供患者更多選擇
吳教恩醫師表示,因惡性黑色素瘤細胞擴散與惡化速度極快,針對不同期的病兆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 第一、二期只要早期發現,建議病患進行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將達60%~80%3。
●若經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確定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地方,將安排BRAF基因檢測,確認患者有無BRAF基因突變,並給予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經研究發現,西方約有50%、亞洲20% 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具有BRAF基因突變,也就是癌細胞會產生一種BRAF突變蛋白,促進癌細胞的生長,針對此一突變也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吳醫師進一步說明,因BRAF基因與下游MEK基因亦有緊密關係,因此會再根據患者的狀況,安排另一種標靶藥物,透過雙標靶藥物的治療為患者延長存活期。
醫師也提醒患者,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惡性黑色素瘤ABCDE自我檢查指標
A(Asymmetry 對稱性):若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需要特別留意。
B(Border邊緣):若是皮膚病變,會有邊緣呈鋸齒狀,或是缺角、突起,或是沒有明顯邊界等外觀。
C(Color 顏色):正常的痣通常顏色均勻,如果痣看起來有不均勻的多種顏色,或是顏色深淺不一,都要留意。
D(Diameter 直徑):若直徑大於6公釐以上,或是持續變大要注意。
E(Evolving 改變):痣的本身產生任何變化,快速隆起、擴大、顏色變化、新症狀如出血、癢,可能就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