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鼠蹊部常痛到無法動? 醫:小心是「疝氣」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1.03.16 14:0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46歲的謝小姐,有記憶開始,左側鼠蹊部就常鼓脹不舒服,長輩說是「墜腸」,因聽說疝氣可能自然痊癒,就沒再積極處理。成年後卻常因疝氣卡住痛到坐立難安,也曾在捷運站被別人的手揮到,痛到在原地許久無法動彈;直到某次看到嘉義長庚有關單孔腹腔鏡疝氣手術的報導,毅然搭高鐵南下尋求治療,數天後迅速恢復日常生活,也解決了她多年的困擾。

疝氣俗稱墜腸 嚴重恐至死亡

嘉義長庚小兒外科王世憲主任表示,疝氣俗稱墜腸,意指體內臟器或組織通過某薄弱處或破洞造成位移,以腹股溝(鼠蹊部)疝氣最為常見,男女生發生比例約為8:1,兒童及老年是罹病的兩個高峰期。患者會有腫脹及疼痛感,若臟器卡住造成箝頓性疝氣,還可能導致壞死性休克,甚至死亡。

腹股溝疝氣分2種 成人情形複雜預後不佳

腹股溝疝氣依其形成的機轉與位置,可再分為間接(外側)型及直接(內側)型疝氣。王世憲主任解釋,青少年及兒童疝氣基本上都屬間接型,手術原則是將內環開口關閉,不論是傳統手術或腹腔鏡內環縫合術都是不錯的選擇。

成人的情形則比較複雜,雖然間接型的比例多於直接型(約7:3),但有時候卻是兩者並存(混合型),而手術前又很難去分辨這些型態,所以目前的成人疝氣手術多是將人工網片大範圍鋪蓋在包含間接型及直接型的位置上;雖然提高手術成功率,但組織破壞的程度也相對大,患者術後常有疼痛、異物感、網片排斥、甚至感染等問題。

治療成人疝氣手術 成果獲國際期刊肯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世憲主任將單孔腹腔鏡應用在成人疝氣的治療上,手術中先利用單孔腹腔鏡確認疝氣的型態後再做修補,不但達到客製化手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把間接(外側)型疝氣的手術時間縮短到10來分鐘,也降低對組織的破壞,術後毋需住院,也幾乎不留下任何疤痕。

王世憲主任補充,單孔腹腔鏡的另一項優點,是術中能順便做對側探查,萬一發現對側有疝氣孔洞就能立即修補,完全解決了一般疝氣術後對側續發的窘境。整體病人術後的復發率低於5%,慢性疼痛僅佔1.6%,完全不亞於其他的手術方式,成果榮登在2020年10月份的「科學報導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延伸閱讀】

指關節疼痛打字困難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她脖子凸又聲音沙啞 原來藏了顆15公分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