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今年疫情挑戰仍未減緩,國際情勢尚有許多不確定性,雲門舞集原定法國、中國大陸、美國巡演行程共38場,不得已延期至2022及2023年。然而,舞團並未因此停下腳步,積極打破既有模式,以各種形式與觀眾相見,同時持續扎根在地,深入台灣各鄉鎮。上半年將由《十三聲》打頭陣,從雲門劇場出發,巡演全台七城市。「舞蹈蒲公英」攜手文化部與贊助企業,今年預計舉辦34場示範演出及講座,走入偏鄉散播藝術種子,培蓄台灣舞蹈能量。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陳小凌攝影。
2020年初,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作品《十三聲》,至法國巴黎、英國倫敦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等11座城市,完成63天、27場歐洲巡演,今年4月起,《十三聲》將在淡水雲門劇場經典再現,陸續於5、6月巡迴桃園、彰化員林、嘉義、台南、花蓮、屏東,七個城市共計22場演出。
鄭宗龍從他的童年記憶發展,《十三聲》呈現艋舺街市、廟宇間,地方庶民的環境、色彩、信仰與社交祭儀,他說:「創作《十三聲》是想給這些民間風景一個舞台,用此刻的眼睛,串起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該舞作自2016年首演以來,獲得法國媒體以「流暢的身體,永恆的傳奇」為題,盛讚舞作連結的台灣文化與記憶;創刊至今超過一世紀的英國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更以「台灣夢(Taiwanese dreams)」為標題,大篇幅報導《十三聲》在巴黎的演出座無虛席,讓倫敦觀眾深刻認識雲門新任藝術總監;表演藝術評論台也以「太台、太美、太狂、太爽」破題該舞作的猛烈與直率。
鄭宗龍作品《十三聲》。劉振祥攝影。
受到疫情影響的國際巡演,雲門亦透過線上平台持續發聲。去年11月,雲門串連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芝加哥大劇院(Auditorium Theatre)及密西根大學音樂協會(University Music Society)於線上播出鄭宗龍2015年作品《來》,及《十三聲》首支導賞影片,以作品豐富的台灣文化元素與國際持續連結。
為延續此熱潮,2021年3月,雲門計畫再推出三集「《十三聲》創作溯源」導賞系列影片,邀集創作群音樂創作暨統籌林強、美術設計何佳興、影像設計王奕盛,分別就作品的色彩、身體、聲音等面向,解碼舞作元素,並由舞者一同向觀眾展開多元文化與美學的對話。「《十三聲》創作溯源」導賞系列影片除雲門官方網站、YOUTUBE及社群媒體,也將在文化部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上同步播映,和世界各地觀眾分享作品背後的創作脈絡,藉此透過《十三聲》擴展國際連結。
下半年自7月起,雲門將於五個週末在雲門劇場推出「雲門在雲門」活動,除了獨有的雲門劇場技術秀,也將解密東西方舞蹈發展,帶來成人與親子的身體體驗活動,希望邀請更多民眾,推開雲門劇場的門,誘發舞蹈走入日常的契機。
「舞蹈蒲公英」計畫在偏鄉。雲門提供。
除此之外,雲門深耕藝文推廣教育不間斷,以特極偏遠學校為主要參與對象的「舞蹈蒲公英」計畫,在文化部與企業支持下,今年3月起將陸續至台東、嘉義,最遠至蘭嶼,預計完成34場示範講座及演出,以一名說舞人搭配兩名舞者的輕巧編制,深入平均學生人數約40名的特極偏遠中小學,種下藝術種子。此外,每年由國泰金控贊助的「國泰藝術節」也在積極籌備中,不論是每場破萬人觀賞的戶外公演,或是到台灣各城市公共空間演出的「與雲門共舞」,都期待疫情趨緩,繼續與觀眾面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