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讓建築成為旅行的理由

欣傳媒/ 2021.03.09 00:03

新聞圖片曾是機場如今改為設計旅店的TWA Hotel。建築旅行充滿魅力,人人也都能品賞享受;圖片提供/林芳怡

 

旅人百百款,你是哪一種旅行的偏好者?

有人樂山有人樂水,熱愛品嘗吃食的人談起旅遊,總是先把三餐、下午茶、宵夜都排定,就可以出門了;喜歡表演藝術的人則是可能為了一場罕見精彩的表演而願意舟車勞頓或遠渡重洋;重度攝影愛好者為了追特定季節或節慶活動,必需精準地在某個時刻守在某個地點,為此而旅行不覺辛勞。

 

每一趟旅程都有建築,不管是主角或配角 

在每一趟旅程中,建築,其實是共同必然存在的元素,不管它是主角或者是背景配角。建築,凝聚人類文明與藝術的具體結晶;旅行,則是接觸與認識文化。在旅行中,透過「建築」這種文化載體,可以居遊其中的等身比例藝術創作,總是為人們的旅程帶來各種驚喜、感官體驗,並建構出一幕幕具象的旅行回憶。

 

新聞圖片建築做為人類文明的具體結晶,而且是等身比例的空間藝術,在旅行中不斷創造驚喜與回憶,馬斯垂克的教堂書店Bookstore Selexyz Dominicanen;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鹿特丹的市場Markthal,像是個巨大彎折的都市積木,鮮豔彩繪的天花板下容納各色繽紛食物;圖片提供/林芳怡

 

你曾經讓建築成為你旅行體驗中的主角嗎?到了某些城市會刻意去參訪當地的重要地標建築?希望落腳投宿的旅店別具風格?或者喜歡去氛圍特殊的餐飲空間?如果是,那麼你應該就是「建築旅行」的愛好者,經常讓建築成為你出發旅行的理由。

 

不要以為「建築旅行」是專業背景的人們才會從事的,事實上,廣義的建築旅行展開來的範疇與光譜可以非常寬廣,路數是多元有趣的!硬核兒的建築人會為了追尋某一位建築師的經典作品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怨無悔的前行(例如到北極圈去看一個女巫博物館),也有人執著於設計大師的全作品蒐羅因而旅行足跡踏遍多個國與洲(例如用旅行完成個人的柯比意作品體驗全集),還有人會為了研究特定建築材料的構築方式而馬不停蹄(例如研究東南亞的竹建築而走遍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等;認真研究清水建築構法的專業者就算看完全部日本安藤忠雄的作品也還不滿足呢………)。

 

新聞圖片柯比意拉圖瑞修道院中的教堂。空間比例、材質、色彩與光影等,創造出神聖的宗教空間氛圍;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安藤忠雄設計的沃斯堡現代美術館幾何空間的穩定寧靜美學;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東南亞以竹子為建材的構築案例,也常成為建築人的觀摩對象;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越南建築師武仲義設計的社區中心,全部透過當地的竹材來興建完成,形式與材料都很在地,也符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與使用需求;圖片提供/林芳怡

 

建築旅行的概念型態與內容大展開

硬核兒的人,就讓他們各自瘋狂極至去吧!放鬆一些,建築旅行展開的類型,其實人人都可能容易入手喔!

 

《城市地景》

人們生活的場景,巨大都會或者聚落城鎮,每個城市就是建築的教室。多數旅人都曾有過的城市漫遊,或者認真的在地文化探索,從單棟地標建築到了解都市群體的紋理與魅力角落,這是最尋常的建築旅行,只要開啟感官與好奇心就能做到。

 

新聞圖片芝加哥千禧公園背後襯著市中心區的壯觀都會高樓天際線,展現美國的「建築之城」的氣勢;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柏林猶太紀念碑在城市與種族歷史上標記著反思、悼念的心境;圖片提供/林芳怡

 

《永續環境》

在建築中尋找自然,使建築在自然中永續。讓生態和現代社會共存,建築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介質角色,不只是綠建築的發展,以環境為靈感的建築更是對人類生活回歸自然的呼喚。人為與自然不再是相互對立的二個概念,而是彼此對話共融的存在。從環境生態與永續的角度認識綠建築的哲理與構法,會是充滿天人合一的樂趣學習。

 

新聞圖片斯里蘭卡建築師巴瓦的莊園Lunuganga,歷經50年的細膩修景與營造,建築融入地景之中,人為與自然結合追尋天人合一的境界;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花蓮石梯坪民宿座落在海梯田中,也盡可能地開放自己的建築形態與表情,讓住宿的人可以更接近自然;圖片提供/林芳怡

 

《歷史朝聖》

構築的歷史已有千年,羅馬建築的拱圈、京都神社的木構、斯里蘭卡的獅子岩與洞窟佛寺,在建築歷史的長流中吸取古早智慧的結晶,看著前人的構築痕跡,揭開歷史工法的奧秘。建築旅行將不只是現代建築的驚艷,向歷史建築與遺跡致敬,其實也是構築知識底蘊的探索。熱愛世界文化遺產的朋友們,就是透過材質與紋飾連結著過去不同的時代與文化,因而享受這樣的浩瀚之美。

 

新聞圖片天才建築師高第在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展現驚人、無法模仿與再現的建築藝術,結合材料、結構、雕塑、光影,持續讓世人讚嘆;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斯里蘭卡洞窟佛寺,數百年來僧人在此依岩石的狀況開鑿洞穴、雕刻與彩繪佛像,如今成為精彩的文化遺產;圖片提供/林芳怡

 

《大師經典》

追尋大師的腳步,來場建築的思哲辯論。之所以成為經典,必有動人的能量深度,甚至翻擾硬核之外的普羅大眾。想想台灣有多少安藤忠雄的崇拜者年復一年追逐他的光影空間;還有把參訪普立茲克獎得主作品當成每年旅行的功課;更有許多人在「偶遇」的經驗中直觀地被經典空間的魅力撼動過,例如從此迷上路康的現代古典、或者札哈哈蒂的曲線靈動。

 

新聞圖片路康的艾塞特中學圖書館,混凝土以幾何對稱的結構形式,完美地形成中央閱覽空間幾近神聖的氛圍;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密斯的芝加哥理工學院建築系的系館皇冠廳,透過建築細部設計的整理,創造理性空間的美學典範;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Vitra園區聚集了多位明星建築師的作品,也成為一個收藏足寸「建築作品」的建築博物館。圖為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Vitrahus;圖片提供/林芳怡

 

《最潮場所》

造訪最吸睛的高人氣景點,讓視覺吃冰淇淋的奇觀建築。機場的高空瀑布、新銳旅店的設計再生、百貨商城的空中花園,掛上窺見潮流的望遠鏡,建築也可以是一種旅行時尚。建築旅行也可以是打卡新銳最前線,感受與自己所處的當代即刻是多麼創意無極限。

 

新聞圖片鬼才設計師海澤維克在紐約完成了一個讓人登高眺遠與看著大蘋果都會景觀的樓梯裝置空間,如同一個巨大的籃子;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歷經十多年波折終於完工的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啟用之後成為德國的潮景點,大廳的曲面玻璃從造型到技術都說明了高乘的美學成就;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邱柏文為台灣設計研究院打造的「不只是圖書館」在2020年成為國內最潮的建築景點,吸引許多網紅前去打卡;圖片提供/林芳怡

 

《設計展演》

比潮場所更時間限定的,就該是全球各地百花齊放的各色展演。愈趨顯學的空間策展輪番在重要城市與場域展開,事先搜集情報並參赴錯過就不會再有的展覽表演,總是令人血脈興奮。熱搜關鍵包括威尼斯雙年展、瀨戶內藝術祭、遍佈世界的Team Lab等,早已成為台灣人旅行的必看清單,參與當代設計盛事,吸收世界的設計新知,也算是廣義的建築旅行呢!

 

新聞圖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是世界最大的建築展覽盛事,每屆都吸引眾多觀展者前來追逐最新的觀點與視覺呈現方式;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國人最熟悉的日本藝術活動,跳島的看展與當地生活體驗,充滿魅力,圈粉無數;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結合視覺美感、科技運算、策展議題等多種力道的綜合藝術展演,Team Lab的作品展覽成功地往全球輸出,擄獲數不清的眼球;圖片提供/林芳怡

 

建築旅行,台灣也行

建築旅行的路數,果真五花八門,過去半年不出國就渾身發癢的建築旅行愛好者,在2020疫情導致國境管制的狀況下,重新審視台灣這個土地上的城市建築、鄉鎮聚落、歷史建築、新潮網紅景點、設計展演活動,其實可觀之處也真不少。尤其最近幾年各縣市地方政府用心投入優化公共建設的設計美學與空間品質,除了滿足機能需求,意外地也成為具觀光吸引力的景點,在此刻國旅改造轉型的時機中,台灣的建築旅行也成為另類的潛力體驗行程。走訪不同城市,發現文化設施建築帶著軟體內容與嶄新設計美學的外觀,正在吸引建築旅行愛好者的目光,台北藝術中心、流行音樂中心、衛武營藝術中心、台南美術館、嘉義美術館、台南圖書館、屏東圖書館、台南河樂廣場等,都在最近頻頻攻佔社群媒體的版面。

 

新聞圖片MVRDV把多年經營不善的中國城商場建築拆除大半,改為開放市民休憩的河樂廣場,非常受到歡迎;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衛武營藝術中心從基地的榕樹群與樹蔭空間發展出來的曲面大屋頂,在高雄的天空下顯得很魔幻;圖片提供/林芳怡

 

除了單點的公共建設建築,也有許多是歷年來營建暑推動的競爭型城鄉風貌再造計畫,在地方政府策略性的整合與持續推動下,完成令人動容的空間改造,從過去曾經的宜蘭經驗(宜蘭厝、蘭城新月計畫、羅東生活路徑串連等),到這幾年的新竹市步行城市計畫(東門城與護城河及舊城區、火車站廣場整理與地下道串連、隆恩圳親水步道、動物園與孔廟所在的新竹公園等等),就讓許多在地市民有感,也讓各地觀光客願意來探訪這樣以人為本的優質生活環境。最近觀察到的是南國興起,屏東縣的圖書館、大和旅社、灣臥民宿、大和頓物所、殺蛇溪與縣民公園,屏東的設計與美學聲量,正讓她成為網路新興的建築旅行目的地?值得期待!

 

熱愛文學的人樂意為愛朗讀,那麼對空間美學有感的朋友們,不必為疫情所困,就讓我們一起為建築而旅行吧,在台灣!

 

新聞圖片壯圍遊客服務中心以低伏的姿態順應當地的自然地形,綠覆的屋頂在隔熱效能之外也提供人們另一處公園般的開放空間,是宜蘭空間經驗的價值態度;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新竹東門城旁的護城河親水空間,成為市民最愛的散步路徑之一,常有人在此漫步跳石,再連接舊城的生活街道,讓外地人都十分羨慕;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屏東的圖書館,又是一個成功召喚市民走回閱讀與知識殿堂的案例,也成為許多人造訪打卡的公共建築;圖片提供/林芳怡

 

新聞圖片2021年農曆春節前才完工的屏東縣民公園翻轉了原先封閉的工業區,把台糖紙漿廠與曝氣池的遺構轉化設計為有趣且美麗的公園,讓在地縣民與外地觀光客同時都愛上;圖片提供/林芳怡

 

【延伸閱讀】
欣旅誌No.19「打開台北 誰來解鎖」
>欣旅誌創刊號 原鄉 原生 東海岸藝術節

==========
文  字/林芳怡
圖  片/林芳怡
校       閱/蘇琨峰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