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一覽臺灣百餘年攝影史

慈善新聞網/ 2021.02.23 00:04

鄧南光〈北埔紀實〉1930年代,原作為玻璃版底片數位化,5.7x8.2x0.1cm。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在啟動實體場館的試營運之前,先以線上方式打開典藏寶庫,讓大家透過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即可一覽臺灣百餘年來的攝影發展梗概。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自2015年開始即系統性的搶救臺灣攝影資產,並對80多位攝影家作品進行研究典藏,至今已有萬餘件以上藏品。從橫向的攝影資源田調普查到縱向的攝影史綱研究,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籌備期間即透過系統性、脈絡化的方式,典藏搶救瀕危的早期攝影史料,以及具代表性的前輩攝影家作品,進而擴展至當代攝影藝術創作及攝影的藝術性表現。

鄧南光〈東京時期街頭速寫〉1930年代,原作為底片膠捲數位化,135底片規格。

  為使大眾共享典藏的成果,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以臺灣攝影史開展的經緯為面向,規劃「典藏精選」專題,本次精選內容共分「19世紀攝影資產」、「日治時期攝影資產」、「早期寫真照相館」三項主題性內容,並將臺灣「攝影家」創作依年代展現,含括50年代後寫實、畫意等攝影發展,至80年代解嚴前後報導紀實、美術概念攝影,及90年代至今的當代藝術創作等,藉由官方網站精選典藏特色作品,使民眾可以在線上一覽臺灣攝影史。豐碩的典藏除了本身的藝術性、歷史性價值之外,每件典藏作品背後亦蘊含著豐富的故事。

St._Julian_Hugh_Edwards〈挖掘熱蘭遮城〉1869,紙質,19.5x24.3cm。

一、臺灣最早的一張照片?  攝影術於1839年發明,19世紀中期眾多的西方探險家、攝影家帶著沉重的相機,深入許多陌生的土地,臺灣最早的照片,也是由西方攝影家所拍攝。最為知名的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1871年短暫來臺進行拍攝的旅行,後來的影像出版在《中國及其子民》等書中。經過考證,推論最早旅臺的拍攝者,則是「聖朱利安.愛德華士(St. Julian Hugh Edwards)」。愛德華士於1862年開始,以廈門通商口岸作為基地,發展租屋、代理人、攝影師等行業,對於他的研究多屬揣測式描寫,而最早拍攝的佐證,則是1869年,愛德華士以攝影師身分,陪同李仙得將軍(Charles W. Le Gendre, 1830-1899)於臺灣進行拍攝紀錄,李仙得於1878年完成《台灣紀行》一書中,相關紀載也與現存的圖像相互佐證。歷年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透過藏家、學者協助,陸續由海外典藏眾多珍貴的早期19世紀珍版影像,將失散國外的攝影資產,回歸故土。

鄧南光〈東京時期街頭速寫〉1930年代,原作為底片膠捲數位化,135底片規格。

二、鄧南光的珍貴時光膠囊  臺灣攝影先驅者鄧南光先生(1907-1971),於日治時期走訪臺灣拍攝了為數眾多的影像,舉凡臺北城、新竹及北埔等地,均留下了許多動人、素樸的片刻鏡頭,戰後鄧南光持續推廣攝影,並提攜後進,其所追尋的攝影寫實性,亦對於臺灣攝影界具有深刻地影響。由於鄧南光先生早逝,他所遺留下來親自沖放相片並不多,他的兒子鄧世光先生,深感底片的重要性,長時間將父親的遺作妥善保存。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除了相紙作品外,並就底片等脆弱、保存不易的珍貴資產進行典藏,目前共典藏鄧南光相關攝影資產,包含底片印樣等相簿、玻璃版底片、膠捲底片等,這些原本保存於民間的珍貴資產,也因家屬信任所託,得以透過國家的力量,細心針對底片進行無酸保存、維修護作業、高階數位化,重新讓國人看見時光膠囊中的藝術光輝。

秦凱〈水車〉1939,紙質,24.2x29.2cm。

三、失而復得的戰亂流離攝影作品  前輩攝影家們的心血,亦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搶救攝影資產的重要主軸。攝影家秦凱先生(1922~2014)出生於北京,有「攝影老頑童」之稱,秦凱11歲時就喜歡攝影,到了17歲終於有自己的相機,當時秦凱在上海銀行工作,因同事對他所拍的照片十分欣賞,從他拍的第一卷底片代為挑了四張參加「良友畫報」攝影比賽,無心插柳下,竟有三張照片獲獎。攝影中心典藏的三件作品「水車」、「動」、「靜」即是秦凱先生當年1939年得獎作品的珍貴原件。當時作品因戰亂未隨秦凱先生一同渡海來到臺灣,直到秦凱先生晚年才輾轉透過友人與家人,由海外將作品送回臺灣。隨著秦凱先生過世,家屬希望能夠透過國家的力量,好好珍藏作品,並且透過展覽、出版等方式可以讓更多民眾看見作品,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亦期盼能夠成為這些珍貴攝影作品的典藏之家。

秦凱〈風(動)〉1939,紙質,29.2x24cm。

  這些豐富的影像,除了呈現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數位化、作品修護整飭的成果之外,亦委託專家學者進行詮釋資料撰擬,使作品除了動人的影像之外,更增添其背景內容闡釋。國立臺灣美術館梁館長永斐表示,源於西方的攝影技術,由19世紀在台開展至今,將臺灣的人文風情凝縮於永恆的剎那,同時前輩及當代攝影藝術家的創作能量,更展現藝術家的觀看之道。未來典藏精選將持續更新,並搭配官網線上展覽,藉由網路提供民眾另一種觀展體驗。

(資料來源:文化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