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雁默專欄】歌頌梅克爾 不只否定台式民主而已

匯流新聞網/雁默 2021.02.17 09:37

雁默/自由撰稿人

德國總理梅克爾任期將於今年結束,並已表示要退出政壇,1月,其所屬政黨基民盟舉行黨魁選舉,由立場相近的拉謝特(Armin Laschet)勝出,或將成為梅克爾接班人,下一任總理,但目前還言之過早。

台灣各界並不特別關注德國政黨的黨內選舉,但也有若干民主派名流,現在就在為梅克爾舉辦舊情綿綿般的告別宴,細數她的良政以及正面的個人特質,並歌頌她是民主典範。在西方民主遇上空前危機的此刻,台灣民主派頗有拿梅克爾壯膽的意味。

台式民主,視野非常狹隘,說到底就只看美國範例而已,歐式民主與美式有許多細節上的差異,甚至所崇尚的「主義」都有不少差別,光看其對社會主義的包容,就是美國所比不上的。持平地說,台灣民主派的眼光也並非局限於美國,但一進入政黨競爭,利益糾葛之下,就只能談美式民主而已。

難怪台式民主一蹋糊塗。

隨便舉幾個民主說詞,就能體會台式民主的教條化有多麽嚴重:

民主有任期制,所以不會出現獨裁。

德國也有任期制,但梅克爾幹德國總理總共16年,單就執政時間來看,按美國標準來看,形式幾近於專制。但德國是多黨內閣制,總理一職16年同一人,顯見梅克爾的政治手腕異乎尋常,此其一;至少在體制上,德國並未排除一人長期領導,若想再拼一任,梅克爾還是會贏,此其二。

換言之,一個政治手腕如梅克爾般高超的政客,要在德國實施獨裁統治是有可能的。即便是只許連任一次,甚至禁止連任的體制,垂簾聽政也不是不可能。政治體制並非杜絕獨裁的萬靈丹,獨裁往往在一念之間,或形勢使然。

過度相信任期制,是靠不住的形式主義,暴君昏君以及他們背後的統治利益集團,總會有冠冕堂皇的說詞掩飾獨裁,也不乏弱智尾隨之選民。

民主不必期待明君

16年執政總結,雖不免也有瑕疵,但梅克爾算是少見的明君,其中一個重要的證據,就是能阻卻民粹勢力掌權。世上少有政權能在接納百萬難民後,還能有效壓制排外民粹的,甚至在多年後檢驗,這項政策還幫助了德國經濟。千難萬難之下,梅克爾終究是做到了。

梅克爾為何能將排山倒海的負能量轉正?除了手腕,還要有膽識,遠見,與異於常人的堅持。在西方民主體制下,比較常見因煽動反外來移民的民粹主義,而得勢掌權的例子,如脫歐的英國。

因此,就算是民主到骨子裡的政權,仍需要懂得擇善,同時有辦法固執的明君,否則不是一事無成,就是腐敗誤國。換言之,什麼體制都期待明君,沒有例外,什麼體制都可能產生獨裁,沒有例外。

歌頌梅克爾的台灣民主派,通常都反對「期待明君」,而主張要寄希望於制度(或民主制約)。這是罔顧現實的理想主義,也是民主之所以脆弱的原因之一。

民主就是對主流民意的妥協

儘管受人愛戴,但梅克爾有好幾次被「主流民意」所唾棄。例如早年支持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能源問題,接收難民,防疫措施等等,皆曾重挫梅克爾聲望。在許多問題上,梅克爾都做過一定程度的妥協,這是多黨內閣制的特性,但大方向並沒有改變,這得歸功梅克爾驚人的政治斡旋能力。

多年後再檢驗,許多當時的「主流民意」都被證明是短視而錯誤的,如果梅克爾全數予以妥協讓步,那麼現在她就拿不出受人尊敬的成績。梅克爾的過人之處,就是有辦法「以退為進」,堅持對國家長遠有利的政策,不為「主流民意」所惑。

事實上,所謂「主流民意」,往往是部分民意被過度放大的假象。有心人士透過民調,情緒性主張,誤導性標語,網紅表演,與虛假美麗的辭藻進行政治套利。這是西方無限上綱言論自由所導致的民主之癌,解決之方如川普的「積極回懟」,或如蔡英文的台派豢養網軍,以主動攻擊代替防守。

梅克爾的應對之方,就是在大聯合政府與多黨政治裡找到逃出生天的縫隙,以時間換取空間。而她原本屬意的繼任者卡倫鮑爾,就是因為太直白地單挑網軍文化而飽受「主流民意」批判,最後辭職了事。

其實,除了政治智慧不如梅克爾外,卡倫鮑爾確實比較有能力領導德國。由此可見,「主流民意」如何腐壞民主,以及政客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與之周旋的事實。

總而言之,在梅克爾面前,上述的民主神話與教條,都站不住腳。然而,歌頌梅克爾的台灣民主派,似乎都沒察覺到梅克爾在「反民主」陣地也有一席位置。

說到底,任何政治體制都擺脫不了權力遊戲,一黨專政,兩黨制衡,多黨生態的差別,只是相互鬥爭的人群是以黨為單位,還是以派系為單位而已。

當然,梅克爾的故事並不是讓人們「反民主」,而是引人「反思民主」。沒有什麼體制是絕對完美,或絕對錯誤,隨時空環境而不斷修正才符合現實,教條化肯定是錯的。一般而言,愈是標榜某種政治意識形態者,就偏離該意識形態愈遠,因為只有將意識形態教條化才好標榜,而讓該意識形態最終被簡化到失去其原始意涵。

失去梅克爾的世界,可能少了點沈穩的力量,但她也並非全無盲點與缺陷。台灣民主派拿梅克爾為民主政治壯膽,甚至藉此期許台灣民主,或批判當道,都可以理解,但別一葉障目,忽略了大部分西方民主流弊,與其在台灣變本加厲的事實。

台灣政壇基本無可能出現梅克爾這種高質感政客,因為民主派經常不自覺反民主,非民主派則厚顏標榜民主。台灣民主派淚送「德國媽媽」,反而凸顯台式民主徒具形式,骨子裏只有利益結構,與推陳出新的詐騙伎倆。

民主派必須不斷反思民主,而不是「張口就民主」,否則民選皇帝只會一再出現。

新聞照來源:flickr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雁默專欄】可憐哪~晶片換疫苗

【雁默專欄】雞排妹的飛機杯與「蓋台一夜激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熱門關鍵字:

德國 梅克爾 民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