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購廣告就忍不住下單,「腦波弱」無法克制自己衝動,忍不住就給他買下去,因此常說再買就要剁手了,特別是在年節、特殊節日想要犒賞自己,但當買到無法控制就得注意自己是不是「強迫性購物」上身。
靠購物來舒壓恐怕越買越多
一般消費行為頂多買小物、吃美食或、偶爾買奢侈品來自我獎勵。但如果長期買不停,超出經濟能力,更造成自己的困擾,可能要懷疑是否有「強迫性購物」行為。
有這方面困擾的人,腦海裡經常盤旋著購物慾望,特別是出現負面情緒時,會以購物來紓壓,買的當下很開心,但後續須面對負面後果,包括自身的罪惡感、家人譴責、害怕周遭的人知情,甚至有人因而背負卡債。
購物也會像酒精成癮!長期且有持續性
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鍾安妮指出:「強迫性購物尚未納入正式的精神疾病,可歸類在衝動控制疾患,與行為成癮本質上相似。」
雖然一般人也會受到促銷活動影響,但屬於短暫、偶而發生,懂得踩煞車。強迫性購物是「長期且持續性」的行為模式,當一個衝動來襲,就打開了「買不停」的開關。
鍾安妮說,強迫性購物的認知行為表現,會有以下兩個層面。一開始是「正增強」,也就是購物當下會有愉悅、放鬆的感覺;第二個層面則是「負增強」,開心的比例下降,反而發現自己「不買會不舒服」,一直想著購物這件事,也就是所謂成癮。
購物也會像酒精成癮個案,喝酒當下很快樂,不喝會出現戒斷症狀或不適感,演變成飲酒量愈來愈多,帶來負面後果。
強迫性購物患者女性居多!且年紀越來越輕
根據國外的小樣本統計,5%至8%民眾有強迫性購物困擾,部分研究顯示以女性、低收入較多,但並非所有研究都看到這樣的關聯性,可能存有選樣偏差。此外,近年也觀察到年輕族群盛行趨勢升高,可能與腦部衝動控制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是缺乏其他抒發情緒的替代方式有關,再加上市場行銷手法、消費型態改變,都會影響到此類個案的表現。
鍾安妮表示:「量表可供參考,但無法僅依此診斷,醫師須與個案當面會談,澄清對購物的認知、症狀對生活的影響,確認後才能一起找到解決之道。」改善強迫性購物,目前主要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協助病人找到改變動機、刺激控制、壓力管理、尋找替代方式,並進行認知重建。
此外,個案可考慮調整消費習慣,將信用卡交給值得信賴的人保管,出門只帶足夠的現金、遠離周年慶等高危險情境。
強迫購買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一張表判斷自己風險高低
強迫性購買常與其他情緒疾患共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成癮或其他行為成癮的病人等,也可能出現持續性購買行為。有些人則會合併囤積症,像是躁鬱症的病人可能過度積極參與會帶來痛苦後果的活動如大量購物。
《強迫性質購物量表》
說明:請依照你對各題的同意程度填上適合選項(A強烈同意;B有些同意;C不同意也不反對;D有些反對;E強烈反對)。例如,強烈同意填A,有些反對填D。
- 當我有錢時,我忍不住要花掉一些或全部。
- 我經常沒計畫性地買一些看到的東西,只是因為覺得必須擁有它。
- 對我而言,購物是一種面對生活壓力和放鬆的方式。
- 我有時覺得內心有一股力量逼著自己去購物。
- 有時候,我有著強烈的慾望想要買東西。
- 有時候,我買了一件商品後會感到內疚,因為那似乎不合理。
- 有些東西買了之後,我不會給任何人看,因為擔心別人會認為我浪費錢。
- 我常常有一股無法解釋的衝動或是突發的慾望,就是要去買東西。
- 我到購物中心時,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想進商店裡買點東西。
- 我經常購買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明知自己的錢所剩無幾。
- 我喜歡花錢。
計分方式: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請將各選項加總起來。
量表分析:
36分(含)以上,你可能有強迫購買行為。
36分以下,你沒有太多強迫購買行為,但不意味毫無衝動購物和不理性消費的現象。
文、圖/王芊淩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