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樂透 天氣 魷魚遊戲2

小孩怕生很害羞/太歡難控制怎麼辦?用「九大氣質向度度」來引導他!

Heho健康網/盧映慈 2021.02.09 07:55

在孩子生出來的時候總會經過一番大戰,但在幾次的大戰之後,爸媽們也會逐漸找到跟孩子相處的辦法。不過有時候可能還是會漏掉一些細節,這時候透過一些方向的觀察,可以更知道怎麼去發現孩子的特色,也能清楚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喔!

現在的心理學科學家普遍有個共識,認為人類的性格通常都會是由 5 項特質組成,而其中一項特質就是「外向性」,如果外向性分數高,就代表他是個外向的人;外向性的分數低,就會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外向的孩子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就是他們補充體內能量的時候,所以做越多事情、講越多話,他們活力越充沛;但內向的孩子剛好相反,他們喜歡獨處、自己思考,跟別人講話反而是消耗能量的過程。

如果不太清楚孩子的狀況,也可以用 9 大氣質向度來幫孩子分類:

  1. 活動量:孩子一天的活動節奏快慢、頻率。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好動。
  2. 規律性:孩子做事的「固定程度」,有些孩子從小就會有「時間表」,不管是吃飯、睡覺、大小便、遊玩的時間,都一定要「固定」,但有些孩子就比較隨性,不管什麼時間做都可以。
  3. 趨避性:孩子對於新事物的反應。有些人是「先碰一下再說」,但有些孩子會是「先觀察」,這時如果拿東西湊近孩子,趨性高的孩子會迎上前,但避性高的孩子就會顯得退縮。
  4. 適應性:面對新環境、認識新的人、做新的事情,多久可以適應跟上手的時間。
  5. 反應強度:反應強的孩子,只要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會大哭大鬧,像是肚子餓、想買玩具等,所以情緒需求容易獲得滿足,反應弱的孩子就不會有太大的哭鬧,可能顯得懂事安靜,情緒需求卻容易被忽略。
  6. 情緒本質: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歡笑、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看起來比較嚴肅、或是悲觀。
  7. 堅持度: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時會堅持,有些比較容易放棄,不過堅持的反面是固執,所以堅持度高的孩子看起來也會顯得過於執著,堅持度低的孩子有時看起來很瀟灑。
  8. 注意力分散度:比較分心與專心的寶寶。
  9. 反應閾:這是觀察孩子對於外界的反應敏感度,有些孩子只要一點點聲音就會覺得受不了,但有些孩子連地震都可以安心睡覺。

而怕不怕生主要是跟趨避性、適應性有關,所以對於怕生的孩子、活潑外向的孩子,引導方式就要有所不同,順著他們的性格。否則,對於外向的孩子,直接要求他們要「安靜不講話」,他們可能會對眼前的親戚們感到更困惑、不知道怎麼相處,對於怕生的孩子要求他們要「主動打招呼」,反而更排斥跟人接觸,會認為是一種壓力。

怎麼引導性格不同的孩子?

面對怕生的孩子

在嬰兒時期,嬰兒就可以感覺到自己跟他人的差別,當陌生人靠近、或是處在陌生環境的時候,嬰兒就會大哭,因為「陌生」可能代表「危險」。要從這種狀態進入到社會化,需要對於自己的「主體性」有很明確的了解,也就是知道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發展出的社會化才是健康的。

所以第一時間,要先讓孩子了解「我們不會強迫他打招呼、做事情」,一切都會問過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感到安心。再來,回去見親戚之前,先跟孩子說明會去哪裡、待幾天、會見到誰,最好還可以拿親戚們的照片讓孩子看,給孩子心理準備的「適應期」。

見到人的時候,也不要「特意鼓勵」或是「強迫責罵」,營造出一種自然的、人與人見面的感覺,可以由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先介紹每個人的名字、跟孩子的關係,再由這些人自我介紹,無論是長輩或是同輩的孩子都可以。

孩子中途如果想離開,也不要強迫,讓孩子稍微離開現場,待在比較遠的地方、但不要完全離開,避免完全逃避人群的想法出現;爸媽也要在旁邊陪伴,等孩子想清楚了、願意再一次去打招呼,再重頭進行一次。

面對外向的孩子

外向的孩子有時候可能會比較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就跑去跟人玩、打招呼,面對長輩的時候,雖然看起來很有禮貌,但對同輩的小孩來說,可能會變成「小霸王」,強迫人家陪他玩;或是希望內向的小孩可以跟他一起很外向的「善意」,但對內向的小孩來說,反而會變成一種壓力。

所以面對外向的孩子,要先跟他們溝通「不是每個人的氣質都跟自己一樣外向」,當他們有強迫別人的情形,也要馬上制止,讓他們清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但面對長輩,這種外向的孩子可能會顯得很討喜,父母也要適時跟長輩溝通,不能讓長輩在父母制止、管教的時候,出現保護;因為外向的孩子通常在小時候也會有比較固執、自主意識高的情況,如果沒有先定好規矩,長大之後可能會變得比較自以為是,所以趁過年也可以讓他們練習跟人正確社交的方式。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如何了解孩子的性格、特色?這 5 種特質請爸媽好好觀察!

愛講話 or 太文靜?四種類型的孩子這樣引導更好!

孩子成績差,反而是求救的訊號!心理師:不專心是挫折的一種表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