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台灣 2020 年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出生人數僅 16 萬 5249 人,較 2019 年再少近 1 萬名嬰兒;更嚴重的是,不僅出生率急速下降,同時,高齡懷孕有持續上升趨勢,以 2019 年為例,30-39 歲的母親人數就超過 10 萬名,40-44 歲區間生子的母親更近萬人,是 15 年前的 3.5 倍;而高齡導致自然懷孕更加困難,經由人工生殖出生的試管嬰兒數也已破萬,且不斷快速增長中。
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 何彦秉分析,35 歲以上生產,胎兒罹患唐氏症比例就已上升,更何況現今社會更高齡懷孕的婦女比比皆是,因「染色體套數異常」不利著床、初期容易流產,困難度大提升;若胎兒有「遺傳基因缺陷」,恐至懷孕中期羊膜穿刺才確診為重症,得被迫終止妊娠,流失好不容易的受孕機會,且高齡要重新受孕的機率愈來愈低,遑論準父母還需時間調適失去寶寶的身心打擊。這些挫折對於年輕夫妻影響較小,懷二胎也相對容易,但對生育力急速下滑的高齡求孕者來說,若還夾雜其他不孕因素,幾乎是沒時間重來!
何彦秉醫師進一步提醒,由於「高齡趨勢持續上升」、「懷孕就像在搶時間」,備孕夫妻不只應有全面的孕前健康檢查,更該積極了解自身基因。一般人對於「基因缺陷」較無預防的觀念,他補充,像遺傳性疾病-地中海型貧血在台灣有高達 6-7% 的盛行率,卻往往到懷孕之後產檢抽血時,才發現自己及另一半都有遺傳基因、甚至同為甲型或同為乙型;導致胎兒有 1/4 的機會遺傳重度地中海型貧血,因必須終身輸血,並有骨頭畸形、成長遲緩,甚至是心臟衰竭、肝硬化、糖尿病、脾臟腫大等併發症。臨床上有太多案例,由於夫妻並不清楚雙方都有隱性遺傳性疾病基因,直到懷第一胎透過檢查才發現胎兒有嚴重基因缺陷,被迫終止妊娠,第二胎才來尋求生殖醫學專業醫師協助,這時年齡或身體狀況已經失去不少「黃金月」,面臨更加困難的求子路。
何彦秉醫師建議,高齡求孕族群在第二胎才開始防範基因缺陷太慢,應在第一胎就做好萬全準備,在試管嬰兒療程中多一步胚胎著床前診斷,產檢的羊膜穿刺則是最後一道防線。過去他曾協助一對不孕七年、患有甲型地中海型貧血的夫婦患者;這對夫妻曾經在第一胎自然懷孕時,雙方在產檢時才發現都有地中海貧血帶因,胎兒經羊膜穿刺確診為重度地中海型貧血,而後雖開始嘗試試管嬰兒,但七年的努力皆未成功,最終在何醫師首次治療下,加上胚胎著床前診斷 (PGD) 排除單基因隱性遺傳、胚胎染色體檢測 (PGS) 排除套數異常,植入健康胚胎後,成功生下一子,但因為年紀因素,夫妻十分感慨沒有機會拚二胎。
晚婚晚育是社會的新常態,育齡族群務必思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一次懷孕就成功生產;萬一生下罕病重症兒女,將會造成家庭莫大的重擔,對孩子與父母都是一生苦痛與折磨;在人工生殖族群持續成長之下,生殖醫學提供管道讓夫妻有權利初步排除部分的遺傳性健康問題,已成為產檢之前的重要防線。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年輕就是本錢?20 多歲也會卵巢早衰!婦產科醫師:檢測 AMH 避免不孕
能不能「好孕」關鍵竟在胸腺!《Nature》:它是防止流產跟妊娠糖尿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