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炻器鈞窯瑰麗多彩釉色。(葉志雲攝).jpg
【記者葉志雲/台中報導】台灣炻器創始人、苗栗純青窯窯主林建宏1月9日起於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陳列室(一)舉辦《台灣炻器鈞窯的天空》陶藝個展,展出林建宏以陶土高溫釉燒而成的炻器,有大盤、大壺、大瓶及實用小品各30件,釉色瑰麗多彩,足以媲美古鈞窯之美,展期至1月27日。
台灣炻器鈞窯釉色瑰麗。(葉志雲攝).jp
林建宏為陶藝名家李茂宗入室弟子,宜蘭復興工專陶瓷工程科第一屆畢業生,1973年開始於北部陶瓷工廠從事現代及傳統陶藝工藝生產、管理與開發;1995年,台灣陶瓷工業紛紛出走大陸發展,時任陶瓷工廠廠長的林建宏選擇留在台灣,並於苗栗造橋創立「純青窯」,生產研發氧化燒透光瓷及還原燒石陶。
林建宏於大墩文化中心陶藝個展。(葉志雲攝).jpg
具研發精神的林建宏為追求唐宋時期古鈞窯之美,挑戰以陶土替代瓷土,歷經20年不斷的試驗研究,終於2016年正式發表他創發的「台灣炻器鈞窯」。
台灣炻器鈞窯釉色極美。(葉志雲攝).jpg
台灣炻器鈞窯釉色多彩。(葉志雲攝)
林建宏指出,所謂「鈞窯」指的是以乳濁釉為基礎,加入金屬氧化物當發色體,混合磨細成濃度1.5,單掛或多掛施於胚胎上,因窯壓溫度的氛圍不同,產生不同的窯變釉色,如銅紅、紫紅…等,由於乳濁釉會流動,沒有附著力,不易施於胚體上,燒製有其難度,但燒成的釉色有厚度,獨具質感,很有特色,而備受喜愛。
台灣炻器鈞窯釉色。(葉志雲攝)
台灣炻器鈞窯多彩釉色。(葉志雲攝)
林建宏指出,唐宋早期的鈞窯是用陶土製成胚體,儲因陶土內含有雜質,燒出的釉色不夠純粹,為求漂亮而改用瓷土,因而存世的古鈞窯均為瓷器。
林建宏展出的大盤。(葉志雲攝)
台灣炻器鈞窯釉色瑰麗多彩。(葉志雲攝)
生長於苗栗的林建宏為重現現代鈞窯之美,以20年時間長期投入心力研究苗栗土的特色,將一般人對於「陶」界定在粗陶的觀念,利用其專業上的知識,在3立方米的瓦斯窯中還原於攝氏1280度高溫燒製成緊密精緻的胚胎,直至輕敲即能發出清脆的聲音,將苗栗陶土提煉為高材質達到炻器的程度,一舉將普通台灣陶提升為台灣炻器的至高境界。
台灣炻器鈞窯大壺。(葉志雲攝)
台灣炻器鈞窯之美。(葉志雲攝)
林建宏在台灣苗栗陶轉換為炻器之餘,進而利用在地陶的土釉於窯火中轉換為鈞釉,讓鈞窯的釉色變化與台灣炻器緊密結合,成就了真正屬於台灣的「台灣炻器鈞窯」美學,釉彩有茶葉沫、鐵鏽紅、紫玫瑰、海棠紅、烏金銀毫、撒金、藍色絲絨、蔥翠等色彩,非常漂亮。
台灣炻器鈞窯。(葉志雲攝)
台灣炻器。(葉志雲攝)
林建宏強調,以陶土最高溫攝氏1280度燒成的台灣炻器鈞窯,展現的正是瑰麗多彩的釉色,鈞窯即在於其獨特的窯變釉色,其釉色都是在燒制過程中自然形成。
台灣炻器鈞窯小品。(葉志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