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公設比應該要占比多少才合理?是購屋族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而現今公設比超過30%的大樓已相當普及,有些甚至超過40%,這也讓鮮少使用公共空間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把錢砸入大海裡一樣。
PTT上有鄉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指出在看完高雄鼓山一棟豪宅開箱影片後,發現裡面有許多地方都沒有的豪華公設,但公設比僅31%,反觀雙北市的公設比,幾乎都是35~36%起跳,且設施也沒什麼特別,公設比卻還這麼高,好奇難道是因為法規不同,還是有什麼其他因素造成的嗎?
現今公設比超過30%的大樓已相當普及。示意圖/截自pixabay
這篇PO文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多數人認為南北地區的公設比差異,大致上跟基地大小有關;而專家則認為,其實影響的公設比高低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法規以外,有時候其實是建商為了提升案件的賣相。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公設比最主要的是法規上有8樓以上新請照的大樓新推案,應設置至少2座的直通安全樓梯達避難層或地面,且11樓以上須有排煙室,而像設立緊急升降梯,升降梯前要有約10平方公尺,也就是約3坪的空間當作排煙室,才會讓公設比有所謂30%起跳的說法。
此外,有些建商為了讓案件更具吸引力,多有如游泳池、健身房、花園、交誼廳等琳瑯滿目的公設,進而吃掉了室內專有坪數面積。
最後陳炳辰也建議,若非大坪數但公設比接近40%的物件,就要衡量一下屋內設計能否充分利用空間,更須留意要是套房或小宅,即便經過設計,居住舒適度仍會大打折扣。
因此要是公設並非單純在於建築法規的安全性,而是出於其他建商規劃,民眾都還是以自身需求為買房依歸,免於不切實際的公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