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產學合作 CLAB與大專院校培育明日人才

民生@報/
4 年前

【文/陳小凌】跨領域、跨產業與跨學門的對話與協作,已經成為當前實驗創新的重要路徑。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體認人才培育之迫切重要性,除擴大鼓勵實驗創新的「CREATORS創研/進駐計畫」之陣容外,更積極規劃大專院校結盟策略。

 

「聲之書:彼得與狼」結合AR及聲音劇場。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活動以跨學科產學合作項目為基底,藉由橫跨當代藝術、科技媒體及社會創新之實驗計畫,和多元實驗室之專業技術與設備,結合學校多元學程之設計,以培育學習研究、實務操作與展覽表演之全方位人才。

 

繼去年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簽訂合作意向書之後,今年更積極推動人才培育和產學交流,先後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結盟,啟動合作機制,架接更為寬廣之教學研究支持網絡。

 

目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在職專班音樂科技學程,即以C-LAB作為實務操作之校外基地,促進專業人才流動與產業對接之可能。與臺灣師範大學的合作將透過連結音樂和資訊工程的跨學科訓練,以推動跨域整合並建立產學鏈結。而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合作則將聚焦於科技和藝術、創製和傳播的研究與產學發展

 

在與大學的結盟合作共識下,C-LAB期許雙方共享研究、學習與製作之軟硬體資源,深耕文化和科技、藝術與社會的研發策略,專注於技術研發、創作展演、實務演練以及國際交流的多向合作。從人文暨藝術學門為起點,陸續建立相關跨校與跨學科學習系統,讓實驗創新往下扎根,開創與提升人才價值,厚植臺灣跨領域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