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張庭甄/綜合報導
近期立法院審議通過實價登錄2.0修法,內容包含成交案件揭露至門牌或地號、預售屋納管、增訂主管機關查核權等,就是為了補足實價登錄的漏洞,減少消費者買賣房屋受騙。專家表示,民眾在使用實價登錄時,要有一些判斷能力,多做比較、去除過於異常的房屋價格,減少被騙的機率。
日前有網友在網路論壇PTT表示,雖然現在有實價登錄可以查詢區域的房屋交易金額,但本意根本變質了。原PO解釋,如果房價原本是1000萬,但是登記時改成2000萬造假,這樣的情形很常發生的話,那實價不就沒意義了?而且假報可以獲利幾百、幾千萬,但是罰款卻很少,根本沒有嚇阻的效力。
專家表示,實價登錄揭露對民來說是好的,但民眾在看房的時候要有一些判斷力。示意圖/摘自Pixabay
原PO指出,屋主賣房時,如果實價登錄5年前有一個最高價,那屋主就會以那紀錄來加價賣,但誰知道那個最高價是不是造假的紀錄?原PO感嘆,「整個實價登錄變成只有交易數量的數據可以參考,金額本身還有意義嗎?」。
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賴碧瑩表示,實價登錄揭露對民來說是好的,但民眾在看房的時候也要有一些判斷力。賴碧瑩解釋,政府只負責資訊揭露,至於資訊的對與否,政府不能過度的涉入影響民眾交易,但其實政府也有幫忙做過濾的動作,像是房子如果從1000萬上漲到2000萬,這樣政府就會去查核是否有登錄不實;但消費者也可能會說,「我就真的是用2000萬買的,為什麼不能登呢?」所以政府會把該物件當成過度異常來去除掉。
那麼,民眾該如何保護自己,以免被造假的金額受騙呢?賴碧瑩說明,只要把房子附近的房地產交易案件拿出來看,一定會有比較特殊的房屋價格,假設某區的實價登錄行情是4千萬,卻有房子登記1500萬,這時民眾就不該納入採計,不用管那些特殊金額;再來,很多房仲都有計算物件附近的均價,民眾可以多看幾家房仲業做比較,看看是否為均價,多做功課調查,減少被騙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