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大便沾馬桶、舌苔發白是濕氣太重?中醫:按對「除濕穴」喝對茶飲趕走濕氣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0.12.18 17:40

冬天連續下雨,身體都快發黴了,累積許多濕氣,所謂「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氣會使許多疾病跟著來,常見像是疲勞、肥胖、口臭、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濕疹、蕁麻疹,甚至容易掉髮等問題跟著來。所以,去除濕氣是當務之急。至於,如何知道自己濕氣太重呢?曾經有一說:「觀察大便沾馬桶、舌苔發白,還有婦女白下分泌增多,就知道是濕氣太重了」是真的嗎?中醫師將分享「除濕穴」,以及推荐祛濕茶飲,幫大家趕走濕氣!

新聞圖片

體內濕氣的產生有三大方向:臟腑因素、飲食因素、環境因素

到底濕氣是從何而來的?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體內濕氣的產生,可以從三大方向來看,主要是:臟腑因素、飲食因素與環境因素。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既能運化水穀,又能運化水液。如果脾胃的功能正常,那吃進去的食物大多數都能轉化成人體有用的物質,一般會比較少產生痰濕。如果人的脾胃功能不好,那麼吃進去的食物就不能被充分利用,從而就產生了痰濕。

還有要考量是否飲食造成體內濕氣聚積?脾喜燥惡濕,貪吃冷飲、生冷瓜果寒涼食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脾陽不足,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從而產生濕氣。還有就是喜歡吃油膩厚重的食物,這些食物本身就比較難吸收和消化,常吃就容易產生痰濕。

另外,來自環境因素,常見於久居濕寒之地,包括沿海地區如海邊、湖泊、地下室等,長時間處於這些環境之下,濕寒風邪入侵,會導致氣機不暢,水液運化不利,從而產生內濕。

濕氣會使許多疾病跟著來,常見像是疲勞、肥胖、口臭、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濕疹、蕁麻疹,甚至容易掉髮等問題跟著來。

濕氣會使許多疾病跟著來,常見像是疲勞、肥胖、口臭、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濕疹、蕁麻疹,甚至容易掉髮等問題跟著來。

一旦體內濕氣太重,排出的大便就容易沾馬桶嗎?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體內濕氣太重,身體對於水濕的運化能力就差,體內就容易滯留太多的水濕,導致大便中的變得粘膩。因此在排便的時候,大便容易出現不成形,大便粘住馬桶,甚至很難被沖下去。

一旦體內濕氣太重,排出的大便就容易沾馬桶嗎?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體內濕氣太重,身體對於水濕的運化能力就差,體內就容易滯留太多的水濕,導致大便中的變得粘膩。因此在排便的時候,大便容易出現不成形,大便粘住馬桶,甚至很難被沖下去。

大便就容易沾馬桶,是體內濕氣太重?中醫師這樣說…

至於,一旦體內濕氣太重,排出的大便就容易沾馬桶嗎?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體內濕氣太重,身體對於水濕的運化能力就差,體內就容易滯留太多的水濕,導致大便中的變得粘膩。因此在排便的時候,大便容易出現不成形,大便粘住馬桶,甚至很難被沖下去。

大便容易粘住馬桶,還有這些原因:缺乏膳食纖維、腸內菌群失衡

大便容易粘住馬桶的情況,除了濕氣重之外,也與體內缺乏膳食纖維有關。現在很多人飲食上只愛吃些精細的食物,很少吃蔬菜、水果和粗糧。蔬菜水果和粗糧是膳食纖維的來源,如果少吃蔬果,只是多吃肉、精製的米飯和麵條等食物,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蛋白質和油脂等成分攝入太多,大便就會變得比粘膩。排便的時候,便容易粘在馬桶上。

還有一種情況大便也可能粘馬桶,那就是腸內菌群失衡。大便是在腸內形成的,大便出現異常,很有可能是腸道出現問題導致的。因此,腸內菌群失衡,大便會出現粘馬桶,同時還特別稀少,排便次數比較多、腹瀉的情況。

【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6要訣】

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以中醫角度來看,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總括有以下6個要訣:

脾喜燥惡濕,貪吃冷飲、生冷瓜果寒涼食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脾陽不足,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從而產生濕氣。還有就是喜歡吃油膩厚重的食物,這些食物本身就比較難吸收和消化,常吃就容易產生痰濕。

脾喜燥惡濕,貪吃冷飲、生冷瓜果寒涼食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導致脾陽不足,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從而產生濕氣。還有就是喜歡吃油膩厚重的食物,這些食物本身就比較難吸收和消化,常吃就容易產生痰濕。

1.看形體:

“瘦人多火,肥人多炎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狀態:

濕氣明顯的人,會經常感到困倦、懶得動、頭重、頭腦不清爽、關節沉重、渾身酸痛等。這是濕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而且這些人群還經常會有胸悶的感覺,要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3.看胃口和食慾:

很多人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平有隱隱的胸脘悶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又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

4.看大便:

確認體內是否有濕氣,看大便是最簡易的方式。正常大便是香蕉樣軟硬適度的條形,如果大便軟爛、黏膩,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掉,排便的時候老覺得排不盡,這就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判斷有無濕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頭,寒濕重的人,通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濕熱人通常是舌紅苔黃膩。再一個就是早上起床,看看是不是有眼皮腫,或者長期有下眼袋,如果有,可能是脾虛有濕。

判斷有無濕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頭,寒濕重的人,通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濕熱人通常是舌紅苔黃膩。再一個就是早上起床,看看是不是有眼皮腫,或者長期有下眼袋,如果有,可能是脾虛有濕。

5.看舌頭、面色:

判斷有無濕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頭,寒濕重的人,通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濕熱人通常是舌紅苔黃膩。再一個就是早上起床,看看是不是有眼皮腫,或者長期有下眼袋,如果有,可能是脾虛有濕。

6.看耳朵、頭髮:

耳朵裡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明顯。另外,如果頭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日常去除濕氣5妙招】

如何趕走累積而來的濕氣?中醫師吳明珠特別提供日常5個妙招,教大家輕鬆去除濕氣:

第1招:多運動出汗甩溼氣

體內濕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覺得渾身沒力,不願意活動。但越是不運動,體內的濕氣就會越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形成濕重→脾虛→身體差。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也可以加速濕氣排出體外,例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也可以加速濕氣排出體外,例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也可以加速濕氣排出體外,例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營養均衡

脾胃功能強,運化好,體內的濕氣就容易代謝出去。而酒、肥甘厚膩、甜食、油炸品,這些食物都會加重濕氣,也會影響脾胃功能,最好減少食用。而脾胃最喜歡的就是清淡飲食、均衡飲食。如太涼的生冷水果也會損傷脾胃,不宜經常食用。

第3招:避開濕氣的環境多曬太陽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內濕),有很大一部分是和環境有關。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第4招:喝健脾祛濕潤肺茶

材料:茯苓8錢、山藥5錢、生薑3錢丶麥門冬3錢丶紅棗5枚。

做法:將上述藥材加水1000cc煮開後,轉小火續煮15分鐘熄火,代茶飲用。

功效:可健脾利祛濕、溫肺補血。

第5招:健脾去濕溫陽按摩穴位

1.豐隆:是化濕要穴。

2.足三里:是治脾健胃除濕的第一大穴。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3.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方法:在穴位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每天按3次、每次按壓3分鐘左右。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8299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