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毒品防制全國大型研討會登場 率全國之先發表緩起訴多元處遇成果

News586/焦點傳媒社 2020.12.18 18:23


【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毒品防制全國大型研討會首次在高雄展覽館正式登場,高雄地方檢察署攜手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及市立凱旋醫院於 18 日共同舉辦「高雄領航 2020 毒品防制新作為網絡合作研討會暨多元處遇成果發表會」,分享高雄率全國之先首創的緩起訴本土化多元處遇模式,上午由高雄市長陳其邁親自主持開幕儀式。

今天特別邀請前副總統大仁哥親錄反毒宣言影片做為開幕神秘嘉賓,毒防局長林瑩蓉表示,前副總統陳建仁是流行病學及公衛專家,也是在 SARS 及今年 COVID-19 扮演抗疫的重要指導者,更具崇高宗教人格,是擔任反毒代言的最佳人選,開幕同時播出陳其邁市長率領的市府團隊、蔡清祥部長率領的司法團隊以及羅秉成政委、醫療體系院長們的反毒宣言,並由高雄市反毒大使戴資穎帶領群體齊聲喊出「反毒雄讚、高雄一百」的反毒宣言影片,為開幕精彩熱場。

法務部蔡清祥部長、最高檢察署江惠民檢察總長親自領軍出席此活動,罕見來自全國各地方檢察長全員到齊,顯見對此次會議的高度重視,行政院專責毒品防制業務的羅秉成政務委員、衛福部諶司長、國防部最高軍事法院北區法服中心金甌院長、法務部調查、矯正體系、醫療體系院長、理事長等各單位代表、海巡署南部宋分署長、關務署蘇關務長、高雄醫師公會、藥師公會四位理事長、高師大吳校長、輔英科大顧校長、林欽榮副市長及市府團隊、全國各地毒防中心代表、民間單位成癮學會、毒品處遇政策研究學會、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社工師等近 300 人參與盛會。

陳其邁市長開幕致詞表示,蔡英文總統強調,毒品問題是所有家長最關切的議題,反毒是政府的「第一要務」、「優先中的優先」,高雄市政府在 107 年成立了全國唯一的毒品防制局,以統整推動全市的毒品防制業務,代表高雄市對毒品防制的最高度重視,也宣示毒品防制是市政要務。

陳其邁進一步指出毒品防制攸關社會安全與國家發展,但關進監獄並非能完全正本清源的解決毒品問題,為促進我國毒品司法處遇的進步,凝聚毒品防制網絡的合作,高雄市早在 107 年率全國之先,首創推動「本土化多元處遇計畫」,結合地檢署、醫療體系、毒防局的金三角緊密合作,超前部署實施緩起訴多元處遇模式,協助毒品施用者復歸社會,降低再犯,已有具體成效。希望配合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 條修法明年上路,將此經驗推展到全國,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政策方
向及多元處遇模式中,能有更完善的緩起訴處分制度。在高雄市即將跨百光年的重要時刻,今天這場成果發表暨學術研討會充滿前瞻意義,也是高雄市成為毒品防制領航者的重要里程碑。

行政院羅秉成政委則表示,蔡總統於「2020 台灣要贏」之反毒政見中,提出「減少供給、需求及危害」之三減新策略,作為新世代反毒策略第二期之目標,行政院今年開創反毒新紀元,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 2.0,將於四年內投入 150 億元經費,以跨部會、跨地方、跨領域的整體作戰方式,斷絕物流、人流及金流,並強化校園藥頭查緝及佐以再犯預防機制,全力達成「溯毒、追人、斷金流」之「斷絕毒三流」反毒總目標及預防再犯之目的。並指出高雄地檢署、毒品防制局及凱
旋醫院,能在 107 年就開始緊密合作,以個案復歸社會、預防再犯的目標前進,發展出緩起訴「本土化多元處遇」模式,走在全國最前面,分享如此寶貴經驗成果,具有深遠意義。

法務部蔡清祥部長致詞表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4 條在去年12 月修法通過,賦予緩起訴更多元處遇模式,對施用毒品者緩起訴前應徵詢醫療專業進行評估與分流,除戒癮治療外,也可進行精神、心理治療或其他適當處遇措施,今年 8 月訂定辦法配合第 24 條修法在明年一月上路,高雄市於二年前已率先首創司法、醫療及毒防局合作之緩起訴多元處遇金三角模式,非常值得觀摩,期能更完善相關機制的運作,協助個案戒除毒癮、復歸社會,以落實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
2.0 的降低再犯政策。

衛福部諶司長表示,為改善藥癮專業服務系統的供給端專業多元性、需求端需求涵蓋性、服務即時性、可近性及便利性不足,中央已推動成立整合性藥癮醫療示範中心,現在配合毒危條例第 24 條修法訂定毒品戒癮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因應毒品施用者不同處遇需求,進入對毒品個案多元處遇開展期,有別於美國 RANT 指標,高雄市已發展出本土化評估指標,更適宜評估個案身心情況與分流,藉由此次成果發表,分享經驗給全國各地實施緩起訴多元處遇的模式
參考,可借鏡此精進作為。

本日同時進行多項專題研討,羅秉成政委主講「毒品再犯防制新展望」、高檢署刑泰釗檢察長主持「毒駕防制之挑戰與展望」專題、行政院毒防基金委員李志恆教授主持「新興毒品之挑戰與回應」專題、高雄市毒防局長林瑩蓉主持「多元處遇網絡合作新模式」專題,期集思廣益凝聚前瞻之策略方針。 (圖/記者張淑慧拍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