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南區分署推有機友善等各農業政策 成果亮眼豐碩

大成報/于郁金 2020.12.18 12:32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農糧署南區分署於12月18日,在南紡夢時代購物中心雅悅會館舉辦「我在南方看見有機暨109年農糧署南區分署施政成果記者會」,現場發表1本有機推薦專書《我在南方看見有機》,內容敘述10位有機友善農友及農民團體參與有機友善耕作心路歷程溫馨而感動;記者會活動併同將該分署所轄推動有機友善耕作、農機具補助、農藥殘留抽檢、蜂產業、農糧產品加工、米食推廣、蔬果雜糧產銷履歷等各項農業政策這1整年輔導成果,以實體精品展示方式呈現出來,與大家分享南區有機友善及農業推廣實績。

十大有機友善亮點 輔導產業轉型成果亮眼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為了鼓勵慣行農友踴躍加入有機友善耕作行列,近幾年積極輔導太保市農會等10個轄區在地農民團體及農場,做為有機友善耕作領頭羊,在地方積極深耕並陪伴當地農友,度過有機友善轉型陣痛期,順利引領產業轉型,109年南區分署轄區有機友善耕作面積已成功達到5,269公頃。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細數這幾年推動有機友善產業發展的成果,推廣有機種植方面:南部地區擁有西部地區唯一稻田以整區段規劃栽培太保農會有機米專區、全國第一個政府公設太康有機專區、全國最大友機生產地包括甲仙地區農會有機梅、恆春鎮農會友機轉型期胡麻、滿州鄉農會有機小黑豆專區、外銷第一屏東市大力蔘有機牛蒡專區,還有全力生產供學童午餐江夏及綠色大地有機葉菜專業農場;在友善耕作推廣方面,有積極推動食農教育下營農會及全台輔導友善耕作面積最大瑪納友善耕作推廣團體;每個單位都有其致力於有機友善農業付出及所得,感謝他們願意為臺灣有機及友善耕作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及希望。

恆春有機半島×霧臺有機鄉×官田友善菱稚菱成南臺灣美麗風景
身為農家子弟姚志旺表示,因堅信有機友善耕作是臺灣農業走向未來力量,他看準了恆春半島6鄉鎮得天獨厚地理環境和特有「落山風」,加上境內無大型工廠汙染,是發展有機及友善農業極佳地區,因此與在地農會聯手合作,透過產、製、儲、銷整合一條龍模式,形成緊密產業鏈,也讓該地區有機友善面積突破790公頃,較推動前大幅成長1.8倍!

在成功打響恆春有機半島名聲後,姚志旺又挖掘出霧台這個擁有獨特環境優勢,以及豐富人文資源人間仙境,為保護友善環境的生產地景與發揚傳統農耕的人地特質,與屏東科技大學、鄉公所共同合作推動霧臺有機鄉計畫,獲得鄉民熱烈支持,原鄉從農人數原本就不多,經過半年來的努力,如今已有11戶農友送出有機驗證申請,預計於今(109)年12月由驗證公司進行查驗即可取得有機轉型期證書,未來將繼續努力打造霧台成為全國最美的有機鄉。

此外,以農業維護自然生態的心念,又讓姚志旺與官田水雉鳥結緣,因為水稚鳥慣行的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及撒用石灰快速淨化水質等方式,導致只在菱角葉上築巢、俗稱「菱角鳥」水雉數量驟減,因此與專研鳥類保育領域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室做了農業與生態間「異業結盟」,以推行友善耕作方式栽培菱角,提供水稚寶寶安全環境,順利復育了「菱角鳥」,讓以往自然生態再次於官田出現,另外生產出的友善菱角仍需透過消費者來共同支持,因此再結合全聯公司以「菱稚菱」品牌上架友善耕作菱角支持銷售,期望藉此讓更多消費者以消費參與友善保育,支持更多農友願意透入有機友善耕作;透過找尋適合發展友機友善耕作地理環境,再提供輔導資源,在南部促成了南臺灣美麗風景。

各項農業施政成果豐碩 各產業代表共享成果
姚志旺進一步說明,為了落實確保國人食的安全,南區分署今年辦理農藥抽檢有10,533件,輔導通過產銷履歷驗證面積達12,599公頃,補助農友購置農機具25,133台,推廣使用友善環境資材22,004公頃;另外,為推廣國產雜糧,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輔導成立蔬果稻米雜糧集團產區共66處,面積6,021公頃,為增加國人對雜糧大豆消費量,致力推動學校使用國產大豆豆漿達80萬杯。

此外,本年輔導蜂農參加全國蜂蜜評鑑比賽,4位獲特等獎、33位頭等獎,在稻米達人競賽部分,南臺灣包辦臺灣好米組冠軍、亞軍及季軍,在非米不可競賽中,由台南家齊高中獲得冠軍及季軍,所轄單位於各產業競賽中獲獎連連,成績斐然。

姚志旺副署長表示,今年在全體分署同仁努力及各產業單位的支持下農糧政策推動順利,輔導成果豐碩,未來也請各界與南區分署一起攜手合作,積極配合農糧署推動各項農業措施,以造福農民及照顧消費者為依歸,期待明年能有更亮眼的表現!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消費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