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達 桃園觀音】
桃園市教育局為了增加社區高齡民眾學習便利性,陸續於各區設置13所樂齡學習中心,其中在觀音區育仁國小樂齡學習中心,設置了以客家文化技藝,開辦多項銀髮族與學校學童共學課程,現在老幼共學除了活化社區,小朋友也能從高齡者身上學到客家文化知識,真正符合活到老、學到老的目的。
桃園客家百工百業藝師歐鴻金火爺爺,細心的指導樂齡學習中心的大小朋友,透過草編與竹編的祖孫活動,除了長者學習,學童也可以在課程之中,瞭解在地客家技藝。
觀音區育仁國小學生 張朔瑋:「跟爺爺奶奶做竹編和草編,很好玩、很有趣。」
樂齡中心學員 胡奶奶:「就像我們的孫子、孫女一樣,這樣教他,心情很好。」
桃園客家百工百業藝師 歐鴻金火:「喜歡做什麼東西,我會的東西,我就隨便來,我就會教。」
負責這項活動的學校指出,推動共學,以多元豐富的學習方式,讓高齡者運用豐沛的經驗和智慧,讓祖孫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學童也向長輩學習在地文化價值。
觀音區育仁國小校長 莊凱安:「小朋友跟長者來做互動,也從當中學習到這些傳統的技藝,也讓孩子跟長者有更好、更親近的關係。」
正在觀音推動的,樂齡學習中心代間學習課程多元,包括「客家草編與竹編傳承」,「祖孫活動」、「子孫共餐」等,桃園市教育局希望透過這樣方式重建長者價值,也讓小朋友在交流中培養同理心,學會尊重長輩,而共學計畫也促成客家傳統文化以及語言的向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