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智在家鄉】 「看見」生活中的電磁波 進化循環水系統造福養殖戶

匯流新聞網/李 映萱 2020.12.08 19:24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大眾對於空間與時間的觀念。今年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得獎團隊「Genius Care」與「EnBone Tech」運用科學知識,一隊是為了改善民眾對「基地台致癌」的錯誤認知,另一隊希望提高再生能源「循環水養殖」生產效能,減少水資源浪費,兩隊都運用科技創新,解決家鄉居民碰到的實際問題。

基地台電磁波致癌疑慮深植人心,被視為嫌惡設施,遭附近居民抗議事件屢見不鮮。為了打破此迷思,Genius Care團隊設計一款「視覺化電磁波APP」,以淺顯易懂圖像化方式,讓嘉義縣水上鄉鄉民理解基地台電磁波不如想像中恐懼,幫助人們接納行動網路科技,進一步邁向5G時代。

「鄉下長輩間的閒話家常有一定影響力。」團隊偶然從新聞台看到嘉義縣水上鄉鄉民向政府抗議建置5G基地台,實際走訪嘉義水上鄉寬士村,發現鄉民對於建置基地台的立場,分為對立兩派,中老年族群刻板印象認為電磁波會致癌,雖然政府進行多次衛教宣導,還是無法解決鄉民對電磁波之恐懼;青壯年的村民則持相反態度。

▲Genius Care示範「AR視覺化電磁波APP」。(Genius Care提供)

團隊看見此契機,透過「青銀互助社區」、「世代交流」等概念,從接受度較高的青年人進行說明,最終傳達正確知識給家中長輩。Genius Care開發「AR視覺化電磁波APP」,利用AR擴增實境方式,視覺化基地台電磁波資訊,只要打開APP,將相機鏡頭對應物件,就可以即時顯示電磁波強度,圓圈大小代表與電磁波地距離等數值。

Genius Care表示,其實電磁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一般使用到的電器,包括吹風機、微波爐等,都有電磁波。團隊針對全台基地台電磁波開放數據資料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台灣基地台電磁波不僅安全,安全範圍值甚至比其他國家還嚴格」。

「我們不是幫電信業者建置電信台,也不是助鄉民拆除家附近的基地台,我們秉持著同理心解決長輩對基地台的恐懼,守護這片土地單純的美好,同時也藉此改善村民的生活。」

Genius Care研發的「AR視覺化電磁波APP」完成度高,雖然APP數據無法立即撼動水上鄉長輩們根深蒂固的迷思,但團隊相信,透過水上鄉年輕一輩的影響,終會讓家裡長輩漸漸改觀。Genius Care強調,此APP無任何營利,盼未來與政府等單位合作,視覺化生活中電磁波的強弱,打破民眾對基地台會產生超出安全範圍值的電磁波的迷思。

隨著民眾環保意識抬頭,台灣多項再生能源政策逐步推廣落實,其中農委會力推的「漁電共生」開始受到關注,在漁塭上種電,期發展太陽能並協助逐漸式微的養殖漁業升級。但漁電共生需仰賴循環水養殖,而此系統成本高昂,不是一般養殖業者負擔得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nBone Tech娛骨科技團隊設計了一套「可商用模組化循環水養殖系統」,成本比現行業界使用設備減少高達3分之2,除了省下95%的用水,還能提高生產效率與控制環境,為台灣養殖業者生產流程進行精進及改善。

團隊指出,目前98%的養殖業者仍使用室外藻池,過去設計管線複雜、零件繁複,處理300噸的水體,需要上千萬的養殖成本,實在不划算,他們設計的循環養殖模組,設備花費只需要以往的3分之1,不但降低成本,還能進行淡水、海水水質檢測、一機多控遠端控制並進行養殖管理、進出貨、流程調控,達到低成本、高效率的願景。

EnBone Tech成員巫宗樺指出,漁電共生就是在上面種電、下面養魚,但養魚的過程少了植物的光照外,還必須利用循環水模組來代謝水中的一些有毒物質。透過循環水模組,就能把排泄物顆粒排除,這樣高效率、低成本的循環水養殖系統,正是目前市場最迫切所需的設計。

▲「模組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進行生物過濾。(EnBone Tech提供)

畢業於台大漁科暨生物機電所的巫宗樺表示,台灣自1990年從丹麥引進循環水養殖系統(RAS)養鰻魚後就沒有大改進,台灣有非常好的養殖技術、工業及資訊基礎,甚至能與歐美國家匹敵,因此希望提供平價好用的系統給養殖業者。因為根據2019年荷蘭合作銀行的報告指,RAS在未來十年內具改變水產養殖方式的潛力。像是正在開發的50多個鮭魚RAS項目,預計在2030年佔整個鮭魚水產養殖業25%,每年生產超過50萬噸鮭魚,足以證明RAS項目在水產養殖舉足輕重的地位。

巫宗樺認為,歐美國家從事養殖者的產量跟產值是台灣4到6倍,若台灣有個合理造價的循環水養殖系統,便可幫助養殖業者提高產量、降低人力,大大提高養殖漁業的競爭力,跟上設施養殖的世界潮流。

EnBone Tech已經與台大鰻魚實驗室的合作,經過這套系統,僅花150萬的資金就讓鰻魚室內育成率提升至7、8成,還能解決野生飼料的疾病問題,並進行鰻苗膏狀飼料開發,時程半年到一年就可回收獲利,遠比在傳統養殖設備商砸了3、400萬的資金,過了一年尚未獲利划算很多。

團隊希望未來這套低成本、高效率養殖模組可以開模量產,未來也會申請專利,期待可解決漁電共生政策推動上的阻礙,讓政府可完成太陽能發電目標,光電業者不會因養殖產量不足被撤銷許可,養殖業者可因循環水養殖的省工、高單位生產增加獲利,達到三贏的局面。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智在家鄉】台大碩士辭工程師圓棒球夢 「球知育」推運動科學化

【智在家鄉】「蛙」言巧語AI精準辨位瀕臨絕種蛙聲 遊子運用資訊專長數位典藏守護澎湖石滬文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