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亞洲人最常見「隱形殺手」 壓迫脊髓恐致失禁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2020.12.02 14:00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的70 歲陳先生,因雙上肢麻痛併左肩無力,走路變慢且不穩而求診。經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後,顯示是節段型的後縱韌帶骨化症,且2個節段脊髓有壓迫症狀,藉由前位椎間盤切除減壓融合手術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術後1週出院,其上肢症狀與步態皆有改善。

後縱韌帶骨化症 致病因不明、男性發病率高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啓振醫師表示,後縱韌帶骨化症的後縱韌帶會逐漸鈣化變厚,甚至會骨化到如骨頭一般堅硬,厚度增加到正常的3倍以上;因此對緊貼其背側的脊髓造成嚴重壓迫,導致脊髓神經損傷,產生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甚至大小便滯留或失禁等嚴重症狀。

黃啓振醫師補充,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致病因目前不明,主要認為與患者基因變異有關。從流行病學來看,東亞人種發生率較高,尤其日本的盛行率可達2%,而韓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地的發生率也高於西方國家;男性的發病率則比女性來得高。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初期 避免進行推拿按摩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初期,可能僅有頸部痠痛、頸部緊緊,或偶爾手麻等非特異性症狀,可採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戴頸圈、熱敷電療等保守治療,但在不清楚脊髓壓迫程度時,要盡量避免對頸部進行重手法的推拿按摩,以免反而導致脊髓損傷。

疾病中期後 依3要件選擇治療方式

神經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疾病中期後可能產生頸部脊髓壓迫的症狀,如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等,就應考慮盡早手術介入,依據病灶的範圍、壓迫的程度、病患的身體條件,選擇傷口位於頸前的前位手術或位於頸後中線的後位手術。

黃啓振醫師說明,前位手術能直接移除病灶,有緩解對脊髓壓迫的減壓效果,但手術技術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也無法處理太多節段的病灶;後位手術則可以處理多節段,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但沒有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僅為間接減壓,減壓效果比前位手術來得稍差。

術後必須佩戴頸圈 定期回診預防併發症

黃啓振醫師也提醒,不論是前位或是後位頸圈手術,術後都必須佩戴頸圈,且後縱韌帶骨化是體質性的疾病,定期回診追蹤很重要,除了追蹤手術傷口的癒合與植入物的融合外,也有助於早日發現其他節段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流感季來勢洶洶 別忘了還有「它」是高傳染疾病!

免花大錢做試管 靠這檢查不孕女成功懷雙胞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