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池上萬安水牛特展 回顧農村印象.耕田故事

客家電視台/ 2020.11.23 00:00

【陳君明 台東】

台東池上是全國知名的米鄉,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無論翻土、插秧、收割,都大量使用機械化,早年依賴水牛整田的景象早已不見,池上萬安社區發展協會,就著手訪談當地老農,蒐集當地養牛的故事,也舉辦了池上牛的展覽,要讓更多人認識過去牛與農民的故事。

「要在這裡灌下去。」

70多歲的老農民,拿著竹子做的「牛灌筒」跟小朋友示範,牛中暑時要如何餵藥治療,以水稻為主的池上,早已看不到水牛的蹤影,更不用說要看到水牛耕田的畫面。

池上萬安幼兒園 吳小朋友:「(你在池上還有看過牛嗎?)嗯!(在哪邊?)初鹿牧場,(在初鹿牧場看過牛喔?那有看過牛在田裡面耕種嗎?)我只有看老師的圖片而已。」

民國60年代農耕機械化後,養牛耕田的生活習慣及知識也逐漸消失,如今50歲以上的農民,才曾有照顧牛隻的經驗,萬安社區發展協會就進行了社區老農養牛的田野記錄,蒐集養牛器具、老照片、生長知識等舉辦養牛特展,更與老農以竹子、白茅、稻桿,搭建了一座牛棚。

池上萬安社區居民 魏其富:「全家大小都要完全靠那條牛生活,所以我們牛沒有蓋一個房子給牠住,人就有得住,牛怎麼能沒好住,所以我會設計這樣的牛棚,晚上牽進去寮子裡,不會淋露水。」

池上萬安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 賴怡芳:「在現實的空間環境裡面已經消失了,可是牠還是存在大家的記憶裡,我們希望在這些長輩們離開之前,把這些記憶趕快再保存下來。」

指導著小朋友,一位扮演水牛,一位在後面拿著牛犁犁田,老農說從6歲到67歲,一甲子與牛相處的經驗,當然沒有這麼簡單,有機會要說給更多後生晚輩聽,一起認識牛的一生。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