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無語良師用愛造福病人 178位醫師用心學習

慈善新聞網/ 2020.11.13 16:23

「如果是你或你自己的親人,你願意捐嗎?」無語良師林梅鑫老師的兒子林錫堅,他希望每一位上課的醫師或學生都能問問自己「願意捐嗎?」。

  「如果是你或你自己的親人,你願意捐嗎?」無語良師林梅鑫老師的兒子林錫堅,他希望每一位上課的醫師或學生都能問問自己「願意捐嗎?」。為培育東部醫療人員慈大於1994年創校,台灣當時各醫學院的大體老師多是無名屍或死刑犯,大體來源取得不易,在證嚴法師的呼籲下,慈大開創了大體捐贈的風氣,也由於社會大眾對慈濟的信任至今已捐贈的老師有997位,超過4萬名簽署遺體志願捐贈同意書。

 12日課程最後一天晚上,由脊椎外科醫學會32位醫師學員和16位醫師老師,大家帶著至高崇敬的心「將老師的傷口漂亮的縫合」,並為八位無語良師著衣、入殮。

  11月慈濟模擬手術台灣骨科醫學會課程自9日至13日於慈濟大學舉行,有來自全台62家醫院178位醫師參加,從創傷、足踝、肩肘關節到脊椎共44種術式的學習。由台灣經驗豐富的醫師擔任講師傳承技術,而學員也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這幾天課程包括骨盆骨折和肩關節等都是很複雜的手術,醫師們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教學和學習,尤其以往人工踝關節手術只能到國外學習,但現在因為疫情非常困難,還好在台灣慈大就有這樣的課程。

 12日課程最後一天晚上,由脊椎外科醫學會32位醫師學員和16位醫師老師,大家帶著至高崇敬的心「將老師的傷口漂亮的縫合」,並為八位無語良師著衣、入殮。

  12日課程最後一天晚上,由脊椎外科醫學會32位醫師學員和16位醫師老師,大家帶著至高崇敬的心「將老師的傷口漂亮的縫合」,並為八位無語良師著衣、入殮。台灣脊椎外科醫學會楊曙華理事長,以往都是來當講師,這次不只是當講師還從台北到彰化進行家訪,他分享因為家訪對「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有了更深層的體會,老師們的心絕對是慈悲的,他們的大捨中還帶著喜是對醫學的期待,而家屬的喜是成就了老師的願望,他們的精神柔軟了醫師面對病人時的心。

  2020年11月模擬手術八位無語良師為陳明仴、林梅鑫、洪月麗、劉珮珍、張寶桂、潘金葉、廖阿純、勤定法師。他們的人生各有不同的故事,但在生命最終點同樣選擇成為無語良師。

  林梅鑫老師很早就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但因生病治療,擔心藥物影響器官,因此決定捐贈大體,發揮身體最後的功能。林梅鑫的兒子林錫堅分享,他小學時診斷出先天心臟疾病,當年開心臟手術是非常大非常緊張的手術,開完刀後在醫院住了20幾天才出院,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類似的手術只要三天就可以出院了。手術時間愈短,對病人愈好,而這需要的是醫師熟練的技術,也是因為慈大提供了這樣的課程,讓醫師們可以不斷的學習,造福全台灣的病人。

廖阿純老師

  廖阿純老師因兩位女兒的因緣,77歲開始見習, 78歲受證為慈濟委員,廖阿純老師曾說:「之前沒有做慈濟,現在要用跑的做。」廖阿純老師的女兒德璔師父分享,母親加入慈濟後有很多體會,原來不識字也可以做志工,在她作環保時覺得很有意義,更因為幫人助念和到醫院當志工體會到人生的無常。曾經問母親,把身體捐出去是否會不捨,她回說「不會,能夠救人很好。」母親教導他們愛要無所求,不要侷限在小愛。

  由台灣骨科醫學會的醫師們上台感恩每位老師和家屬,獻唱「菩薩的化身」。慈大劉怡均校長頒發感恩紀念牌給每位家屬,劉校長致詞表示,大體老師和家屬因為信任,所以把身體交給學校,而老師他們相信「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最後的身體還是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慈大無語良師影響的不只是醫學生和醫生,他們的精神同樣影響著其他系所的學生,學生從他們身上學習信任和大愛,看到這世界人性美善的一面。

(撰文:李家萓/攝影:慈濟大學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