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均衡」是癌症飲食中的不二法則,其實若放進日常生活也如是。凡事講求一個平衡,過與不及都不好。根據調查顯示,約八成以上的癌症患者都曾有營養失調的狀況。每個種類的食物有其功效、營養價值在,均衡攝取才能有充足力量抗癌。對於癌症的飲食調整,坊間眾說紛紜,千奇百怪的說法都有,其中不乏一些流傳甚久而越傳彷彿越有這麼一回事的迷思。
5種常見癌症飲食迷思
1.吃素才健康?
部分病患認為,肉品會誘發癌細胞、使癌細胞長,便改吃起素。但癌症發生原因眾多,受遺傳因子、生活壓力、情緒、環境潛在的毒素等因子影響。改吃素後,許多病友卻往往因為偏頗的攝食習慣,導致營養素不均衡,反而影響了健康。
癌友比常人需要的營養更多,而抗癌也需要動物性的蛋白質,因此癌症病人最好避免「全素」,多從豆類製品補充蛋白質。
2.要低醣飲食?
身體呈現低醣狀態時,會幫癌細胞提供生長潛力。國際期刊《The Lancet》曾提出警告,過度的低醣飲食也就是醣份攝取小於總熱量 40%時,死亡風險最高。飲食仍求適當,最好選擇非精緻澱粉的全穀類來取代精緻澱粉。
3.喝湯就夠?
提到進補養身,不免令人想起雞湯、魚湯、人參湯等各式進補燉湯。但湯品仍以水分含量為多,容易使人產生飽足感。癌友多半食慾不佳,喝湯可能才喝個一小碗就飽了,事實上或許根本沒吃進太多營養。
4.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
臨床上,針對無法進食的病人會使用「全靜脈營養溶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簡稱TPN),但全靜脈營養溶液絕對是下下之選,且只能滿足身體最最基本的需求。要有足夠的體力與營養和病魔奮鬥,最好還是實際吃進食物。
5.保健品吃越多越好?
保健食品並沒有「治療」的功能,因此千萬不能用保健食品來取代正規療法。有完整的營養支持,才是癌症長期抗戰致勝的關鍵。
圖/巫俊郡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