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豐生髓起」相見歡 祝福捐受贈者好運來

慈善新聞網/ 2020.11.05 00:04

在每一年的相見歡都能看得見生命奇緣,捐贈者陳筱茹與受贈者王皖伶皆來自慈濟科技大學,卻不知道彼此未來就是自己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人。

  「你的一針,他的一生」!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廿七周年慶相見歡暨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10月31日起至11月01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行,其中最讓捐、受贈者引頸期盼的相見歡10月31日登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尊重捐受贈者雙方意願,分別安排不公開(16對)與公開(9對)兩個場次,27周年慶主題特別以「豐生髓起」取自「風生水起」的諧音,象徵時來運轉,祝福每一位重生的受贈者好運來,健康平安、吉祥福氣。

  其中年齡最小的受贈者今年6歲,一出生便被診斷出罹患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才三個月大就進行移植;年紀最大的受贈者65歲,曾經是羽球好手,如今已康健回到球場繼續奔馳跑跳。另一位受贈者,因為接受移植拾回家庭溫馨,整個家族出動34人,包了一部遊覽車來感謝捐贈者的救命之恩。

公開場其中一位受贈者,因為接受移植拾回家庭溫馨,整個家族出動34人,包了一部遊覽車來感謝捐贈者的救命之恩。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27年來,截至2020年09月30日止統計,移植案例數超過5,810例,許多血液疾病患者因為髓緣,得以重生,美好人生得以重新啟動。

  因為髓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醫護志工眾人努力下,以風生水起之勢,翻轉危弱的生命,逆轉人生,轉苦為樂。醫療科技與人類至高無尚的情操結合,為人間帶來生命的喜悅與付出的動力。

27周年慶主題「豐生髓起」,因為髓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在醫護志工眾人努力下,以風生水起之勢,翻轉危弱的生命,逆轉人生,轉苦為樂。

  今年相見歡,難得出現臺灣原住民族的捐、受贈者,是由魯凱族的護理人員巴麗娟,捐贈給排灣族的小朋友程佑安,雙方都是原住民身份,小佑安的父親特地獻上自己創作的木雕「勇士」,同時傳達孩子抵抗病魔、捐者勇於獻愛的堅定精神,並特地帶著家人以族語現場演唱一首傳統古謠,悠悠古調吟唱感謝捐贈者的愛與救命之恩。

小佑安全家穿上排灣族傳統服飾,父親引領全家以族語吟唱傳統古謠,悠悠傳達感謝之意。小佑安的父親特地獻上自己創作的木雕「勇士」,同時傳達孩子抵抗病魔、捐者勇於獻愛的堅定精神。

  針對這對捐受贈者皆來自屏東的原住民,雖然族群不同,但因地緣相近,兩者的基因配型完全吻合,而且都是少見的「同合子」。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指出,原住民基因型態中,擁有A24的比例偏高,尤其排灣族群擁有這個基因的頻率更是高達86%。魯凱族與排灣族地緣相近,加上同一族群近親結婚的關係,基因型態較容易產生所謂的「同合子」(homozygote)。(註:如果一個基因的兩個單元基因相同的時候,這個體就稱同合子。)

小佑安畫出「一家人」,害羞地說,「長大我想當護理人員,可以照顧爸爸媽媽健康」。

  在每一年的相見歡都能看得見生命奇緣,捐贈者陳筱茹與受贈者王皖伶皆來自慈濟科技大學,曾經都在同一個校園裡,卻不知道彼此未來就是自己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人,王皖伶的兒子特地彈著烏克麗麗,向救他媽媽一命的恩人筱如獻唱歌曲〈心肝寶貝〉,感謝筱如可以讓他繼續當媽媽的心肝寶貝,王皖伶感激流淚表達「因為有妳的捐贈,讓我健康活著,可以陪伴孩子成長」。

最讓捐、受贈者引頸期盼的相見歡10月31日登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尊重捐受贈者雙方意願,分別安排不公開(16對)與公開(9對)兩個場次。

  茫茫人群中,究竟誰能與你的基因如此相近,甚至配型百分之百吻合?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指出,歷年已登記志願捐贈者累計 447,404人 (包含美國地區 9,216人),但目前臺灣原住民建檔數5374人,僅佔資料庫的百分之一比例,近年來,由於各族群的通婚,使得基因配型組合更加多元,極需不同種族的民眾參與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建檔,增加配對率,讓血液疾病患者有更多康復重生的契機。

(撰文/劉蓁蓁、顏福江;攝影/顏福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