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仁德土庫百年傳統擔水餅文化節 社造計畫引共鳴

News586/焦點傳媒社 2020.10.31 14:56


【記者張淑慧/台南報導】
仁德區土庫「大宅聖天宮擔水餅文化節」今日(10/31)上午熱鬧登場,兩大主題活動「文化溯源尋根健走」以及「就是要”亂跑”擔水餅創意遊行競賽」,健走活動吸引超過400位民眾參加,今晨7點起跑,繞行仁德區土庫里街道,體驗擔水餅古禮路線,並飽覽土庫自行車道、土庫溝畔風景;創意遊行競賽部分,主辦單位祭出萬元獎金,吸引社區媽媽、街頭藝人、家庭總動員爭冠軍,用創意擔水餅,傳承百年傳統。

結合舞蹈擔水餅新田社區土風舞班奪冠
仁德區公所今年度推動審議社造參與式預算計畫,以人文提案為主題執行「藝起想想仁德共好」創新社造模式引起地方共鳴,大宅聖天宮以「擔水餅文化節」獲得1320票支持,獲選為第一名方案,今日文化節活動以創意結合傳統文化打造「就是要”亂跑”擔水餅創意遊行競賽」祭出最高萬元獎金,吸引眾多表者與社區團隊報名,經過一番創意激戰後,最終由新田社區土風舞班,用拿手舞蹈結合話劇元素融入擔水餅文化,在趣味性與土堤契合度上獲得評審一致青睞,奪得萬元獎金,透過巧思擊敗專業表演參賽者,成為今日活動最大贏家;主辦單位祭出高而獎金,更有祖孫三代一家子遠從彰化專程搭車來參賽,並自製烤餅乾呼應擔水餅主題,雖未獲名次,但獲得評審加碼獎金一千元。

仁德土庫保留傳統 「添丁擔餅」
根據重修台灣縣志記載,仁德土庫土地公祠可推及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以前,土庫,許厝與大宅崇祀的土地公神像有著二百六十餘年的歷史。最早土地公祠在目前大宅庄社東南邊的農田,每年農曆八月十二日土地公聖誕時,為感謝保佑莊稼豐收,賜福家戶人丁興旺,家中有添男丁或男孫者,將水果餅挑到土地公廟(爐主家)拜拜答謝,拜完後,由各角落頭家將大餅福份分送到土地公爐下會員家。是以土庫土地公擔餅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市議員郭鴻儀受訪時表示,家族是土地公祠會員,自己出生時父親就有擔水餅分送,兒子出生時也親身參與擔水餅,過去人丁興旺每到擔水餅時都非常熱絡,如今因少子化人數日漸稀少,習俗也漸漸被遺忘,本次文化節活動,希望讓地方文化特色能夠被看見,更希望藉由活動,把福份再擴大,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帶動區域更繁榮發展,且土庫水果餅已有百年歷史,風味相當特別,用天然番薯與水果做餡料,不膩又好吃,富有地區記憶,值得推廣成為特色新生兒彌月禮。

由小學生發起地方民俗復興獲獎無數
本次活動發起人,受到仁德區長興國小學童深入探討「擔水餅」百年習俗啟發,進而提出擔水餅文化節構思提案,而長興國小也因拍攝在地老師傅「水餅」製作過程,並由學生親身體驗一年一度擔水餅習俗,將歷時6個月探索過程拍攝微電影《阮兜厝邊的餅店》,參加【107年國家教育研究院愛學網校園微電影徵集-全國中小學不分組唯一特優】、【2017天下雜誌微笑臺灣創意教案首獎】,目前長興國小已將擔水餅列入特色課程,今年更以《走揣水餅的人情味》入圍【2020MOD微電影創作大賽-社區一家紀錄片獎】,足見校方全體師生對於地方特色文化延續的努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