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人文講堂 地球村的綠色公民

慈善新聞網/ 2020.10.30 00:03

  陳曼麗是台灣早期環境保護的耕耘者,曾擔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她呼籲人人都應該努力成為地球村的綠色好公民!「1800 年地球只有十億人口,經過一百年,地球人口 16 億,到 2000 年,因為科技還有健康照顧,人口增加到 61 億,到現在 2020 年是 77 億。」

  大家都知道人口爆炸的事實,但陳曼麗再次提出,還是讓人心驚不已。地球能負荷這麼龐大的人口壓力嗎?「每個人都要吃飯,都要有衣服穿,要有房子住,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排泄物,像我自己從早到晚可能要跑七次廁所,所以衛生下水道變得非常重要。」曼麗住新北市,衛生下水道只做好 63%,「換句話說,有 37%的污水通通進到大自然裡。」

  1970 年,美國發起地球日活動,兩千萬人走上街頭,1972 年,聯合國舉辦人與環境世界大會,從此 6 月 5 日訂為世界環境日。1987 年,台灣環保署成立,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很多民間團體以環境議題做訴求,紛紛上街頭:「我們要健康,台灣要美麗」,陳曼麗也就在這前後,積極加入社會環保運動、婦女運動等,「當然能在前面覺醒的人比較少,要透過教育手段。」

  陳曼麗曾在美國唸環境管理,深知「空水廢毒」四大類環境問題交互循環影響,台灣就在 1988 年發生鎘米事件!「工廠排出來的廢水含鎘,進入農田,稻米在長大的過程中,把鎘吸收了,所以那個米當然不能吃。」所以要健康,就要環境品質變好。

  過去台灣廢棄物都用掩埋方法,全台有兩百多個掩埋點,再增加,就沒地方堆了,所以只能從源頭減量才是上上策,人人都得成為綠色公民才行。「每個當下都要解決不同的問題,每個人都要讓自己裝備起來,形成夥伴關係,很多事情才能找到行動原則。」

  曼麗說的像是消費,可不可以在買東西時注意到它對環境是加分還是扣分,有些消費者覺得這好像不是我能改變的,因為是廠商生產啊,可是集體意識就會形成力量,促使政府制訂管制政策,學界尋找替代方案,甚至因為消費端改變,迫使生產端改變,轉而提供消費者喜歡的、跟環境連結的綠色產品。

  你已經是一個綠色公民了嗎?團結就是力量,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共生共好的地球村。

看更多→人文講堂 地球村的綠色公民

(本文為「大愛行」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