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老師說孩子過動 家長該怎麼辦?

大成報/ 2020.10.26 18:15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小光升上小學三年級後,新的班級導師時常向爸、媽反應小光在課堂上,時常動來動去、無法專心,甚至跟同學在課堂上說話或玩了起來。導師向爸爸、媽媽表示小光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建議家長帶小光就醫,小光父母聽老師這麼說,雖然沒直接反駁老師,但心裡悶悶地生著氣,覺得小光從幼稚園到小學一、二年級都這樣活潑好動,以前的老師從來也沒要他們看醫生,是不是老師給孩子貼標籤。學期要接近尾聲了,小光似乎越來越難跟上學習進度,回家功課也越寫越晚,小光父母的朋友也有類似的經驗,建議還是到醫院評估看看。

經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完整的評估後,醫生向家屬和小光詳細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光也自述有時明明就想聽老師上課,卻還是忍不住分心玩了起來。聽取了醫師建議,小光和爸、媽決定一起開始練習規劃寫作業的時間,和老師一起討論如何在上課時提醒小光專心,並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日,小光發現自己可以更專心,對學習更有興趣,爸媽和老師也不再為此而關係緊張了。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王彥欽醫師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以下簡稱ADHD)是指大腦中包含前額葉在內等掌管注意力、控制與計畫的腦區發展異常的疾病,目前沒有文獻資料顯示家長的教養方式會導致ADHD,但家庭與學校的介入可能影響日後ADHD症狀的嚴重度及其他情緒、行為問題。這些孩子因為專注力與衝動控制能力不佳,所以在學校課業、完成日常生活程序、組織與規劃事情等方面時常受到挫折。這樣的挫折連帶影響孩子的自信與人際關係,若是大人誤以為孩子是不用心、明明做得到只是不願意做,而因此對孩子多指責,反而不利孩子的發展。

王彥欽醫師提醒,孩子在各種情境中可能展現出不同的樣子,家長與老師也有各自在意的面向,進而對孩子有不同的觀察及行為解讀。無論有沒有ADHD,家長與老師其實都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也都能提供孩子正面的影響,若能積極溝通、尋求共識,才能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面向給予積極協助與鼓勵,對於ADHD的完整治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由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要正確診斷ADHD,須經完整的臨床評估,必要時需請家長及學校老師配合協助評量孩子在不同社會情境下的活動量及注意力情形等內容。)

熱門關鍵字:

美容醫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