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風後肢體痙攣要有警覺! 留心難以挽回的關節變形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0.10.18 10:00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後肢體痙攣要警覺!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提醒,中風後的復原過程十分艱辛,尤其,肢體痙攣不僅會影響復健的進度,也會加重病人心理及家屬的負擔,因此,除了原本的復健治療外,若病人出現手腳異常緊繃的問題,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否則肌肉長期攣縮會導致難以挽回的關節變形,在治療上會更加困難。

45歲的陳先生,就因為高血壓失控,半年前腦中風,左側身體較無力,肢體同時有僵硬問題而影響工作,家庭生計陷入困頓,直到經醫師建議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與持續復健,終於可以順利控制自己肢體,逐漸重拾自理生活與工作能力。

一般而言,中風初期,由於腦部細胞受到損傷,無法將神經訊號正確地傳遞到四肢,因此病人容易出現肢體無力及僵硬的問題。

程信翰指出,其中肢體無力及僵硬在醫學上又被稱為痙攣,最快在中風3至5天後便會出現,症狀輕微者會覺得肢體緊繃疼痛、難以自由控制肌肉活動;嚴重者可能出現攣縮的問題,且難以進行日常清潔。

最典型的樣子便是上肢手指、手肘向內蜷縮、無法輕易伸展,影響手部功能;下肢膝蓋、腳踝則不易彎曲而呈現硬梆梆的伸直狀,影響日常行走與上下樓梯功能。

中風後痙攣有許多種治療方法,程信翰表示,因為每個人狀況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考量與目標,傳統上,可透過外科手術、口服肌肉鬆弛藥物及熱敷電療等方法,使緊繃的肌肉放鬆,但必須評估手術的麻醉風險、肌肉鬆弛藥物的全身性副作用,如嗜睡、無力等症狀,近年健保也已針對中風後痙攣適合條件的病人,給予肉毒桿菌素注射給付。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流感疫苗不夠!50-64歲成人「被停打」 不挨針能安嗎?專家這樣說

女性想紓解更年期相關症狀 研究顯示「家人」竟也是關鍵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中風 復健 肢體痙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