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幫你開五天藥,三餐飯後、睡前配溫開水吃,最近冰的、甜的、重口味的不要吃……。」診間裡我一邊操作電腦,一邊跟病人衛教;連串像咒語般的注意事項講完後,看到病人略顯疑惑的眼神,我連忙說:
「剛剛會不會講得太快了?這些都是要注意的喔,有沒有什麼問題?」
「醫生,你說不要吃生菜,這是因為生菜都比較涼嗎?」顯然,病人是位生菜愛好者。
「生菜啊……」我瞄了一眼時鐘,放下滑鼠,打算好好說明這件事。
中醫講究藥物的性味,其中的「性」就是指寒、熱、溫、涼、平這五種跟溫度有關的性質;寒與熱位於兩端,平居中央,寒與平中間是涼,平與熱中間是溫。藥食同源,每天吃的食物同樣也有性味,我們可以先就大類別,概要地認識一下日常蔬食食材的「溫度」。
首先,多數的蔬菜水果都是寒、涼的。如果聽到有人這麼說,這句話並沒有錯,除了少數例外,蔬菜水果的性質多半落在寒或涼的範圍。談到這裡,好像越來越複雜了?別擔心,以下是中醫歸納出的蔬食寒熱大原則,只要掌握這些,不用特別背誦記憶,絕大多數的蔬果寒熱就能自然浮現在腦海中了。
- 蔬果有「瓜」皆性寒:不論是蔬菜或水果,名稱有「瓜」的包括絲瓜、冬瓜、西瓜、香瓜、哈密瓜皆屬寒性,其中蔬菜、水果各有一個例外-木瓜性平,南瓜性溫。
- 常見葉菜偏寒涼:常見葉菜如空心菜、小白菜、菠菜、油菜等性偏寒涼。
- 辛香佐料屬溫熱:植物五辛、芫荽、薑黃、辣椒等。
- 豆菇薯芋性平和:菇類、豆類以及薯芋類屬於平性的食物,適合與各種食材搭配。
以上所說的食材寒熱都是以生鮮食材而論,經過烹煮的過程,或是與不同性質的食材一起搭配實用,原有的寒熱屬性對人體的影響就可能不同了,例如煮冬瓜湯常加薑絲,炒青菜會加蔥薑蒜,不僅能夠調味,也是一種平衡寒熱的好方法。
(撰文/林姿君;製圖/TC news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