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糖胖症不應用BMI衡量!醫師:從脂肪分佈看更精準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0.10.04 11:00

糖尿病如今不單只是單純的糖尿病,會侵犯身體的大小血管外,對於肥胖也是影響極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當中有高達90%是有過重或肥胖,正是所謂「糖胖症」。糖胖症產生共病機率高,醫師提醒其實是不能用BMI來衡量,因為東方人BMI24其實是跟國外BMI30一樣。

人種不同脂肪分佈有差!台灣人BMI24脂肪等於西方人BMI30

「糖胖症是被忽略、被輕視、被低估的問題。」陳宏麟診所院長這樣說到,這也是現今社會中面臨最大的危機,糖尿病合併肥胖的問題。

雖然台灣糖胖症沒有像美國盛行率那麼高,但關鍵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於過往都是用BMI來定義,但陳宏麟院長點出問題點:「東方人跟西方人還是有差,當台灣人BMI24的時候,其實我們身體脂肪的分佈是跟國外BMI30是一樣的。」

 BMI就是身體質量指數,通常正常範圍為  BMI=18.5 – 24

計算公式 =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

例如:一個52公斤的人,身高是155公分,則BMI : 52(公斤)/1.55( 公尺)= 21.6

當BMI大於23、24就要有警覺心

其實對於 BMI數值的定義,大於等於25為過重;大於27輕度肥胖;30為中度肥胖;35是重度肥胖,但陳宏麟院長強調:「不能光看BMI來判定,東方人的的BMI其實只要大於24,就一定要小心。」

且除了看體重之外,陳宏麟說:「更重要的是去看人體脂肪的分佈。」如今院長會要求有些個案去量InBody去量脂肪的分佈更清楚了解。

事實上這樣的論點,前衛生署長邱文達過去也曾提過:「台灣人對肉類、油脂等消費,以及缺乏運動比率也都是亞洲最高,東方人體型與西方人不同,台灣的BMI值應該更嚴格,大於等於23就應是為過重。」

糖胖症有如犯罪集團!體重減少57%大有改善

糖胖症真正隱憂在於,共病會比糖尿病患者多,且高血脂跟肥胖通常一定綁在一起,外加體重重也容易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陳宏麟院長以有趣的方式比喻,一個小囉囉不成事,比如你只有一個血壓問題,但如果三個小瞜瞜就變成犯罪集團會搞大事,就像血壓、血糖、血脂全部在一起,而心肌梗塞、腦中風就是這樣來的。

目前對於糖胖症患者,控制血糖、體重都一樣重要,但體重若減少57%,不但可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穩定性,甚至可以減少血糖用藥,但偏偏控制體重就是件最困難的事情。

圖片來源:istock / freepik

陳宏麟院長提到:「還好不管是現在腸泌素、排糖藥,都是治療的新星,減的是脂肪比較多,不是減到肌肉不用擔心會有肌少症。」目前約有10%有在使用腸泌素幫助控制體重,但飲食、生活習慣都還是會重要。

此外,院長提醒家人更需給予糖胖症患者更多的支持與陪伴,因為慢性病不是一天兩天,長期抗戰需要勝仗,絕對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勵。

【陳宏麟醫師小檔案】

  • 現職:陳宏麟診所院長
  • 專長:家庭醫學科、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病預防保健

文、圖/王芊淩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糖尿病不是會越來越瘦,怎麼還會胖呢?

糖尿病人精神差是早餐吃錯了!營養師:最常見地雷組合是「糖+糖」

12歲女童體重大於身高! BMI達64淪為「糖胖患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