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投書】「中國台灣」會不會是「十月驚奇」的主角?

匯流新聞網/匯流筆陣 2020.09.25 12:11

雁默/自由撰稿人

隨著美國大選投票日逼近,國際媒體正繞著「十月驚奇」主題七嘴八舌,「十月驚奇」白話說,就是為勝選作弊搞事。在若干搞事議題裡,美國之音(VOA)選擇了中國議題進行分析,台媒則集中關注中國議題裡的台海危機。

無論用什麼角度看「中國台灣」這個詞,此兩者在美國眼裡是分不開的,「台灣」在美國大選中毫無意義,「中國台灣」才有意義。

九月驚奇   沒有海峽中線

在「十月驚奇」沒有上演前,台海發生「九月驚奇」。解放軍在台海「大解放」,回應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躡手躡腳訪台。「沒有海峽中線」堪稱近年來大陸最醒目的戰爭訊號,因為它非常清晰具體,同時也很有「未來感」。

對於驟升的台海緊張,水面下的台灣真實民情淡定如常,風強雨驟混無感,水面上的政媒反應比較強烈,浪高兩米就當四米炒作,也算賣力應景。

一般性的政媒反應,不脫「台灣加油」模式,諸如 : 唱衰共軍,內鬥避戰論,放大若干西方國家的反中言行,吹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台美關係大躍進等等。這些輿論活動,雖有一點集體主義的樣子,但一對照淡然處之的民情,就顯得過激違和,擺不出同仇敵愾的架勢。

反倒是大陸民情,將這架勢擺好擺滿,準備戰鬥。

在台灣菁英階層,長久以來的思想矛盾仍頑固地主導台海問題的觀點,即一方面希望台美關係高度向好,又懼怕其後果,一方面不爽遭到壓迫,又不敢旗幟鮮明地主戰,在情緒與理智之間拉鋸。

這種矛盾,沒有起到積極作用,直面與對岸共同尋求化解危機之道,反而順理成章地孵化出一個「龜縮方案」 —— 那麼我們當刺蝟吧 —— 而這是情緒戰勝理智的又一樁愚念。

當刺蝟的先決條件,是美國得「遞刺」,給予以往不能給台灣的承諾或武器。在中美對抗的當下,不是不可能,因為美國一向希望台灣能自保,以免戰火燒到自己。問題是,尺度怎麼拿捏?

這一題我就問菁英們: 美國若說要給台灣中程導彈,台灣敢收嗎?

如果答案是「不敢」,那所有「台灣加油」與「台美恢復邦交」等等的主張,都幼稚可笑,想當刺蝟都不合格。更何況,這一題還有「前題」 : 美國敢給嗎?

唯有從這個角度切入,才劃得出「沒有海峽中線」事件的重點,只要台灣缺乏終將一戰的覺悟與準備,嗆「有海峽中線」毫無意義。南北韓的「38度線」是紮紮實實,清清楚楚的,因為雙方都敢為了捍衛這條線而戰,也始終不放棄攜手抹掉這條線而統一的可能,更重要的,「38度線」是國際共識,也可說是明確的大國角力線。

沒有捍衛某條線的意志,實力,與作為,就沒有那條線。

對大陸而言,發出「沒有海峽中線」的訊號,意在回應美國,想將台海問題從「戰略模糊」搞成「戰略清晰」的後果,大家要坦誠以對嗎?「沒有中線」就是戰略清晰。再醞釀一段時間,看看「戰略清晰」對誰比較不利。

蔡英文口中的「不屈服」是空話,北京的「不屈服」卻是真的。美國在各個層面的極限施壓,中國選擇的進退已做到最大限度的戰略容忍,不過觸及到核心利益上的爭端,讓一步後患無窮。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愈想愈不對勁,在台海問題上,大陸並沒有「愈想愈不對勁」的空間。

從這個角度想,「沒有海峽中線」的訊號,其用意之一或主要用意,恐怕是嚇阻美國在「十月驚奇」的選項裡,勾選「台海衝突」。

就目前來看,美國對「沒有海峽中線」的訊號,基本沒回應,沒有成為夠份量的公關議題,已經很能說明台海危機仍是美國未敢輕易舉妄動的場域。

十月驚奇  台美竟沒建交

所謂「驚奇」,是作弊,是玩假的,大陸必須高調表明,美國如果在台海搞事,就是玩真的,否則以目前川普政府魯莽與反智的行為模式,難保不會存著僥倖心態涉險。

換言之,也可以說,「沒有海峽中線」旨在確保台海不至於因美國選舉需要而被犧牲,這個代價對兩岸而言都太大,甚至可說是無妄之災。

九月除了美國務次卿訪台之外,還發生美駐聯合國大使會晤台駐紐約代表,在這場所謂「歷史性會面」中,美駐聯大使「允諾台灣返回聯合國」。另外還有一則也引起外媒注意的事,台駐美代表在私人推特上簡介自己是「台灣駐美大使」。

這兩個事件,都讓台媒嗨翻高呼「台美關係屢現重大突破」,心花怒放,浮想聯翩到「台美建交」,相關議論紛紛出籠,做夢都沒這麼美。

然而,川普聯合國演講,一個字都沒提到台灣。此前嗨翻的那些台人,玻璃心又碎一地。

我認為近期在打台灣牌的是美國外交共同體,雖不能說與川普無關,但主要是以龐佩奧為首的這一小撮人,正在大選前「趕進度」,趁川普經不起團隊內亂的當下,打好一切「反中」基礎建設,旨在確保下一任美國總統無論是誰,都改變不了這結構。

如此才能解釋,為何美國在政治上對台灣友善,但在經貿上卻極度冷淡的矛盾現象。關於此,AIT前主席卜睿哲不諱言表示,美國對台政策令人費解,在安全與外交上持續升化雙邊關係,國會也強力支持,但在經貿上美國欠缺支持力道。

其實也沒什麼費解的,簡單說,外交是國務院的主場,經貿是川普的主場,政治熱經貿冷,非常符合現在華盛頓對外政策上的雙軌矛盾現狀。這並不是說川普完全將外交放手給龐佩奧做,只是他的精力大部分放在經貿議題,畢竟美國選民關注首重經濟,歷年來都是如此,今年亦不例外。

因此即便是主掌經貿的國務次卿訪台,根本也談不了什麼實質經貿問題,那是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的事,USTR是必須服膺川普對外經貿談判「捨多邊取雙邊」的主要執行單位,跟當下的美國政府雙邊談判,世上沒有經濟體能討到便宜,因此絕無好臉色可看。

至於就算吃大虧也想談成台美BTA的台灣,「筆尖生意」川普顯然一點都不急,而且美牛美豬都已塞進台灣,更不急了。

至於「台灣駐美大使」這件事,應是美方默許,但沒有大肆張揚,估計是給台灣一點小惠,彌補國務次卿低調進出,沒讓台灣如願搭起台美經貿協議的表演舞台,以降低開放美豬的衝擊。

九月美國外交共同體所鋪的「台灣梗」,川普在聯合國演講中完全沒用到,這代表台灣心癢難搔地預判龐佩奧可能於十月「驚奇訪台」的戲碼,大概率不會發生,因為這麼重要的一場戲,沒有川普身影是不可思議的,他大可藉這次機會做些鋪陳,但完全沒有。若按照綠媒殷勤構築台美建交幻夢的方式形容,美大選的「十月驚奇」,應該是「台美竟然沒建交」。

當然,顧及到對象是川普,沒有什麼絕對不可能,相關各方還是得做好最壞打算。

在美國之音那篇分析裡所援引民調數據顯示,大選議題諸如: 經濟,醫保,疫情,國安,稅收,教育,環境,移民,最高法院,外交政策和中國議題這些項目裡,中國議題排在美國選民心中的最末位,只有35%的選民認為很重要。美國選民關心的三大議題是經濟,醫保,與疫情,7成以上民意關注。

因此部分分析認為,川普競選團隊不太可能刻意製造與中國相關議題提振選情。不過也有更謹慎的看法認為中國議題與經濟和疫情分不開,所以中國議題仍會不斷在大選最後階段出現。

再者,相對於拜登,民調顯示川普在中國議題上的得分較高,所以即便選民不太重視,川普還是會發揮優勢強調中國議題。

這就可解釋為何川普的聯合國演講裡重砲再打「中國病毒」,這是一個他失分最多,甩鍋需求最高的三大議題之一,而且又能在中國議題上持續墊高優勢。

美國之音認為「十月驚奇」可能的中國議題有二: 其一,川普退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其二,在南海與中國一戰。

選「南海爭端」而非「台海爭端」,可見就算是美國喉舌的媒體,也沒將最高風險的台海爭端列入考慮,因為此舉太危險,太愚蠢,也需要堅實的理由否決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重點是,真打台灣牌,對川普選情是福是禍難以預測,不能操之在己的險棋,除非是唯一救命筏,否則笨蛋才會出手。川普,當然不是笨蛋。

可以預測的是,若龐佩奧訪台,意味著他帶的禮物就是戰火。

至於「十一月驚奇」已經確定了,無論是川普或是拜登勝出,都是世界驚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不求和不要飯,結論只能是「不要去」

【投書】期待蔡政府是一個最照顧人民的政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