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兒少藝起來 花蓮慈院、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攜手合作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00918 14:07:21)藝術可以療癒人心,同時也能反映出人的內在。花蓮慈濟醫院與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攜手,將藝術治療帶進醫院,應用在門診診間與兒科病房,讓家長與醫療團隊看見孩子們的心。9月18日上午,舉辦「陪伴兒少藝起來」啟動儀式,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小兒部主任張宇勳、楊尚憲醫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珮儀、兒科病房護理長李依蓉、劉家妤藝術治療師等團隊,邀請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與精神醫學部醫師何明儒共同見證。
陳珮儀主任表示,在醫院中兒童可能會因為環境或者疾病因素,不容易準確表達出心裡的想法,而藝術治療可以透過藝術媒材,融入心理治療,幫助孩子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內在。相對來說花東地區的多元治療的資源有限,陳珮儀主任特別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支持,讓藝術治療可以被應用在東部兒童青少年心理照護上。
「沒有人願意生病,這十八年來我們援助了一千多個個案。」吳春福董事長表示,自己有個兒童醫療理想國的願景,這次瑞信基金會能跟花蓮慈院合作把藝術治療服務帶入花東地區,是瑞信18年來一直在提倡的兒童友善醫療概念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基金會目前在北中南三區安排7位表達性藝術治療師與2位兒童友善醫療輔導師,這次是在陳珮儀主任與基金會呂立執行長來回溝通下達成共識,今年9月開始在兒科病房提供病童床邊藝術治療服務,期望在劉家妤藝術治療師的服務下,提升兒童醫療的服務與品質,讓醫病關係更和諧,讓我們花東的孩子就醫時,也能哭聲少一點,笑聲多一點。
現場由藝術治療師劉家妤示範「藝起畫」,展示如何透過藝術來分享心聲。劉家妤表示,醫療有專業、完整的醫療計畫,不是孩子能自己選擇要不要吃藥打針,但是在藉由藝術媒材釋放的過程中,他可以自發地表達他想要做的事情,然後是很自由自在地不受限,這點對小朋友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身就是一位小兒專科醫師的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表示,臨床上其實常常會看到心理影響身體恢復狀況的現象,有時候心理上的開心與釋放,會帶動身體恢復得更快,很開心能看到藝術治療加入兒科醫療團隊,孩子們可以透過繪畫或黏土等藝術媒材表達內心,藝術治療師也會就孩子的作品去做解析,讓家屬跟團隊更了解如何去陪伴孩子。
「這個是警察,這個是壞人。」家屬李先生表示,原本看到孩子畫了幾個人又拿刀又拿槍,心裡還有點緊張,怎麼都是這麼暴力的,後來聽到兒子說是在畫警察抓壞人,頓時就放下心來,李先生特別感謝團隊能安排藝術治療的課程,讓家長比較能知道孩子們心裡在想些什麼、有什麼壓力,還可以讓我們家人更加親近。
花蓮慈院藝術治療應用於兒童青少年照護,初步將會在精神醫學部門診與兒科病房實行。小兒部主任張宇勳表示,看到孩子們接觸藝術治療後的成效,未來也希望可以更進一步規劃,讓藝術治療能應用在更多層面。陳珮儀主任表示,藝術治療會透過個案狀況來安排,可以有一對一、親子互動或者團體形式進行,初步尤其是針對兒童癌症的個案,因為孩子可能一開始還不了解自己是生病的,家長的壓力也非常大,所以,透過藝術抒發,幫助孩子與家長去梳理整個過程,增進親子間的互動之外,也讓團隊能從中了解到孩子的心理,進而去提供更適當的醫療。
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很多病症上的痛苦,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透過藝術創作,把每天腦子想的東西呈現出來,是很好宣洩情緒的方式。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醫療團隊藉由藝術治療和孩子建立關係、發現問題,提供最符合需求的協助,陪伴整個家庭更有勇氣的對抗病魔,誠心祝福每個孩子的身心靈都能健康長大。
訊息來源: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7935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