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古法新生「苦柑熷茶飲」   引領現代人保健飲品新趨勢

大成報/ 2020.09.07 23:33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雲南苦普洱茶、客家酸柑茶是先人流傳已久的驅風寒茶飲,由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主持的製茶產學聯盟,歷時3年、檢測分析這2種茶飲,找到苦茶鹼、消脂素、橙皮苷、芸香柚皮苷4種有效成份,經融合成份並以臺灣四季春熷茶為基底,開發出口感風味更佳的「苦柑熷茶飲」,9月7日在中興大學舉辦發表會。

興大製茶產學聯盟連續6年獲科技部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補助,致力於臺灣茶產業升級與推廣;特別是「熷茶」的推出,替臺灣茶產業開出一條新路。而在校長薛富盛鼎力支持下,繼續深入茶的基礎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開發。該聯盟期許對臺灣社會的責任,能達到「創新升級、放眼未來,有規劃地引領臺灣茶產業開啟下一個百年大計。」的目標。

曾志正表示,感冒病毒種類多也容易變異,基本上沒有特效藥,坊間所謂的「感冒藥」,僅讓人能紓緩感冒所引發的症狀;醫生的建議是多休息、多補充水分,提升自我免疫力來自癒。而多補充水分時,若能攝取一些天然成分抑制或干擾病毒侵入、增殖、散播等機制,應當可以延緩病毒增殖的速度;一旦身體的自我免疫力消滅病毒的效率超越其增殖速度,病毒便能逐漸被清除。

基於「醫食同源」的概念,研究團隊因此篩選出2種先人經驗傳承用來驅風寒的茶飲「雲南苦普洱茶、客家酸柑茶」,並運用現在的醫學科技,解開古代民間流傳療方的神秘面紗,也提供現代人食療的科技新配方。

而雲南苦普洱茶被視為普洱茶的變種,目前尚未人工引種栽培,是當地原住民受風寒時的感冒藥。曾志正根據茶湯成分分析比較,得知普洱茶與苦普洱茶成分圖譜極為相似,認同苦普洱乃普洱茶變種的說法;但苦普洱茶明顯多出苦茶鹼(theacrine)與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2個成分。

興大獸醫學院副院長徐維莉教授也檢測苦普洱茶4個主要成分,苦茶鹼、綠原酸、咖啡因(無效對照組)、消脂素(Strictinin,有效對照組)的抗流感病毒能力,結果顯示苦普洱茶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為消脂素與苦茶鹼。該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民族藥理學雜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團隊透露,客家酸柑茶又名「客氏普洱茶」,是客家人把茶葉塞進挖空果肉的虎頭柑內後,再經9蒸9曬製做而成。許多客家人居住偏遠山中,早期交通不便,若家人感冒就熬煮酸柑茶做為抗風寒的居家良藥。

成功大學藥學系副教授郭賓崇分析比較茶枝柑皮(中藥陳皮原料)與虎頭柑皮(酸柑茶原料),則發現均含有豐富的橙皮苷(hesperidin,陳皮指標成分);此外,虎頭柑皮另含豐富的芸香柚皮苷(narirutin),符合虎頭柑是酸橙與柚子的雜交種的坊間流傳說法。不過,經9蒸9曬的酸柑茶雖然口感溫潤,2個有效成份(橙皮苷與芸香柚皮苷)卻都驟減。

曾志正認為,柑橘類盛產時價格均低廉,客家先民應該曾經嘗試過多種柑橘類後,發現虎頭柑製做的酸柑茶抗風寒咳嗽的效果最佳,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而非廢物利用下的產品;再分析臺灣常見的柑橘柚類果皮,發現虎頭柑皮有效成分含量的確比其他果皮明顯高出很多。

然而,現有的酸柑茶還有改進的空間,9(久)蒸9(久)曬、有效成分降解太多;產品(太硬)使用不方便,泡煮茶湯費時;選用青心大冇茶葉,則缺少茶飢素功效。

因此,研發團隊選擇把柑皮與茶葉分開烘製,虎頭柑皮低溫烘乾去除青澀感保留有效成分;青心大冇則以四季春熷茶取代。

歷經3年合作,曾志正與聯盟成員臺萃生技董事長顏秀燕及斗南福安醫院院長楊茂庭醫師,共同研發出新產品四海草堂「苦柑熷茶飲」,將苦普洱茶、虎頭柑皮,運用臺萃生技多國專利萃取技術Super DashÒ,萃取出苦茶鹼、消脂素、橙皮苷、芸香柚皮苷等有效成分;輔以臺灣四季春熷茶(含養生成分茶飢素及經烘焙產生的茶褐素、茶紅素、茶黃素) 為基底,來提高口感及風味,並冷凍乾燥成即溶的晶粉,即沖即飲、方便使用,讓民眾在補充水份時,也同時攝取到天然的保健成分,提供現代人日常保健最佳的飲品、並建立產學合作的典範。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