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讓孩子守規矩的祕訣 勇於「不管教」

優活健康資訊網/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2020.09.04 10:0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不明白為什麼越線不能懲罰……如果孩子真的越線了怎麼辦?昨天我的三歲孩子因為生氣所以丟書,書丟到爸爸的眼睛,劃破了他的皮膚,老天啊!我把孩子帶出房間,告訴他絕對不可以再犯,然後罰他到角落反省。這樣做是對?是錯?--潔美‧琳恩,三歲和五歲男孩的母親

這真的太令爸媽頭大了!大部分三歲孩子都會丟東西,卻不知道這樣究竟有多危險。

問題在於罰孩子獨自一人到角落反省,並無法協助他處理讓他一開始選擇丟書的情緒。攻擊的背後幾乎都可以看到恐懼,每個幼兒都有著我們無法想像的恐懼。充滿恐懼的三歲幼兒,可能會被某件事激怒,因此丟出任何剛好在手邊的東西,這是很正常的行為,不過孩子之後也會知道很危險,而且我們也會告訴他不可以拿東西丟人,絕對不可以。孩子現在(自然是在傷了爸爸之後)知道被東西丟到會痛,他需要的是父母幫他處理那些讓他想丟東西的情緒。

孤立孩子 無法協助他處理越界的情緒
我很好奇這三歲的幼兒被罰到角落反省後,心裡在想什麼。如果我是他,大概會很擔心爸爸,覺得自己是個會做出可怕傷害的壞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因為很壞所以被罰,沒有辦法和爸爸和好。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力大無窮,因為我傷害了無敵的爸爸。這個想法真是嚇人!為了推開無限的羞恥與恐懼(就像一般人處理不舒服感覺的方式),所以我生氣。我也可能坐在這裡自我安慰,告訴自己為什麼我沒犯錯。

如你所見,孤立孩子無法協助他學習處理「越線」的情緒。他很害怕,無法正確思考,所以也不會得出有邏輯的結論。也許孩子會依照我們的指示,在暫時隔離法後道歉,但下次他也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衝動攻擊。又或者,他不會再對爸爸發洩,但開始在別的方面鬧脾氣,例如打弟弟、在家裡四處撒尿,或常常做惡夢。

如果換個做法,當下我們馬上一起照顧受傷的爸爸,這樣能讓孩子清楚知道這傷害事件很嚴重,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很可能將重心放在爸爸身上,就足以轉移孩子原本的憤怒,而去關心爸爸。「喔老天!爸爸受傷了。寶貝,去拿毛巾來,一起幫忙爸爸。」我們可以邀請孩子,讓他一起來解決問題。他造成了傷害,但告訴他,自己並不是可怕的怪物。讓他學習以後即使越線也能勇敢面對,並原諒自己。一切都是從我們原諒孩子開始。

這樣爸媽是不是太容易原諒孩子呢?其實並不是。因為孩子無法同時覺得自己很壞,又表現得很好。他的確越線了,跨出愛的家庭關係之外。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接納他,把他帶回家庭溫暖的懷抱,而不是推開他,讓他覺得自己很壞。如果沒有重新連結,我們沒接納孩子,任何的「管教」都只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壞。

安頓好受傷的大人後,我們藉深呼吸排解自己的怒氣。提醒自己,要預防傷害事件再度發生,就要協助孩子處理情緒,而不是懲罰他。

讓他知道自己是好孩子 不會被父母放棄
我們來到孩子身邊,溫和但嚴肅地注視他的雙眼,說:「書不是拿來丟的,爸爸真的受傷了,對不對?」孩子聽到這話,可能馬上哭出來,釋放心中紛亂的情緒。孩子哭泣時,我們抱著他,等到冷靜下來,可以說:「你好生氣,所以丟書,但這樣爸爸就受傷了,好痛!好可怕!爸爸會好起來,但我們不可以對著人丟東西。」

等到孩子完全平靜,再問問他可以做些什麼讓爸爸感覺好些。給孩子補償的機會,讓他自己決定成為一個好孩子,成為能夠控制脾氣,不傷害他人的孩子。如果我們罰他到角落反省,極有可能無法促成孩子這樣的轉變,他會像個犯人一樣被隔絕在那裡,硬起脾氣來反抗。現在我們協助他處理緊急狀況,孩子的內心會敞開,他感受到父母的善意與堅定的期待,希望他成為能幫忙的人,而不是造成傷害。孩子能夠安心地告訴我們憤怒背後的恐懼,只要把這些感覺表達出來,情緒便會消散,不再驅使他做出不當行為。

(本文摘自/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心靈工坊)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