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 眾神潮開啟當代對話

民生@報/ 2020.09.03 18:11

【文/陳小凌】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近600件民俗版畫,以貼近民間信仰之神祇版畫為主題的『眾神潮—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9月4日起在華山文化園區玻璃屋,以不同媒材之多元維度展現史博館典藏數位圖像的巧妙運用,除透過展覽外,亦有版畫體驗區以及扭蛋轉好運區等,讓民眾能用不同的角度親身接觸藏品。

 

以史博館館藏傳統版畫神祇轉化設計。史博館提供。

 

現代印刷技術與生活方式的轉變,木刻水印技術逐漸式微,但其工藝保有樸質美感及深厚悠遠的歷史價值,此次展覽展現典藏數位圖像的多元應用,以神祇版畫為繆思,邀請擅長玩轉傳統元素至當代生活物件的9組設計團隊,運用創新思維將門神、灶神、媽祖等傳統圖像,轉化成糕點模具、扇子、尪仔標、潮T等現代生活物件,呼應不僅是歷史藝術的傳承、文化創意的展現,更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歷史,營造屬於這個世代的生活。

 

參與的設計團隊從自身的專業視角轉譯史博館豐富的典藏圖像,透過不同媒材的多元維度,讓文物藏品能和當代對話。黃國瑜Transform Design運用大家熟知的「灶神」以「食」連結,透過神祇圖像繪製進行轉譯,把糕點的概念將圖形與模具做結合,創造出專屬的「灶神」的糕點模具,將傳統語言連結回餐桌上,並特別邀請臺中「陳雕刻處」高齡70歲的陳文才師傅親手刻製,展現細節分明的灶神樣貌,來還原立體想像。

 

展件創作-黃國瑜。史博館提供。

 

只是ZISHI Art則受「文官門神」的啟發,採用白象和青獅的形體和寓意,相傳祂們被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馴服成為坐騎,以「代步工具」轉換為當代「移動工具」。用古代背景故事與其相呼應的現代生活用品結合,強調傳統文化跨越時代產生新形式的美感,使其以當代的姿態持續與大家的生活同在,期許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平安和富貴的盼望。

 

擅長圖像和印刷技術探索的霧室mistroom和楊維綸分別採用常民信仰熟悉的「將軍門神」和「媽祖」作為轉譯的神祇,成為「杯子」和「扇子」生活物件。霧室取其過年家家戶戶貼「門神」過節的氣氛和相聚的感動,藉由版畫分色的繪製技巧,分層印在玻璃酒杯上,讓使用者可以欣賞交疊的光影和享受相聚共飲的交流與陪伴,連結神祇和生活感;楊維綸則將「媽祖」護身的意涵保留,轉換成現代日常能隨身帶著走的實用物件,透過印刷計算與對裱工藝,當扇子打開時,被解構的神祇圖像瞬時增添幾何數位語彙,使傳統版畫十分精巧地展現當代藝術性。

 

另有「版畫體驗區」和「扭蛋轉好運區」,讓民眾一同參與。呼應版畫元素,將傳統神祇圖像拆版,製作成黑色線稿印章與彩色圖層印章,提供民眾自行配搭色彩與印刷順序,以及蓋印製專屬紀念明信片,透過版畫工藝疊色、套印手作的認識,完成獨一無二的創作經驗;

 

扭蛋轉好運區則運用館藏圖像開發創意的「眾神護身符」,呼應臺灣民俗向神明祈求保佑連結,以插圖的方式重新詮釋版畫神祇並包含隱藏版本添增蒐集趣味,4位神祇分別為:文昌帝君(學業守護)、財神(金錢開運)、菩薩(健康平安)與媽祖(心願達成)。

 

『 In Touch 眾神潮—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館藏數位圖像應用主題特展至11月1日,在華山文化園區玻璃屋展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