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親自彎腰分類 慈科大環保教育留學生大開眼界

慈善新聞網/ 2020.09.02 00:03

77名留學生前往慈濟環保教育站服務學習。

  「什麼?電視也可以回收!?」來自17國24校的77名留學生(包含印尼、新加坡、日本、土耳其、葉門等),儘管來台讀書好一陣子了,卻是首度踏入慈濟環保站體驗分類回收,才知道慈濟推動環保已長達30年。留學生無不嘖嘖稱奇,原來,環保處處是學問,不僅僅是垃圾不落地而已,更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直說大開眼界。

  由於2020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外國學生無法來台交流,在台留學的外籍生也不能返家。因此,慈濟科技大學廣邀台灣各大專院校的留學生,參加「2020國際跨文化交流暑期人文營」,體驗台灣特有的人文底蘊,像是環保志工服務、原住民文化、茶道體驗、花蓮人文采風,讓留學生們充分運用暑假,深度了解台灣。

留學生彎下腰分類回收,才知道平時製造了多少垃圾。

  在慈濟環保教育站,成堆的回收物已先由志工初步整理,卻仍有不少餐具殘留廚餘、帶著酸臭味。留學生們鼓起勇氣彎下腰,將成堆的回收物區分類軟、硬塑膠,對留學生們來說就是一大挑戰。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二年級學生(越南籍)阮明愛表示,一看到有那麼複雜的分類就頭暈,深刻感受到貪圖一時方便會造成浪費,願意從現在開始落實環保,減少垃圾量。

光是區分軟、硬塑膠,對留學生們來說就是一大挑戰。

  臺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杜永忻(土耳其籍)表示,原來只分類成塑膠、鐵罐類還不能再製成物品,慈濟志工還得拆解可用的物件二次分類,像是完全清除塑膠製品上的包裝、貼紙才能再次利用,費工耗時又賣不了多少錢,可見慈濟做環保是真的講求改善地球環境!

  接著來到慈濟科技大學校史館,深入了解學校如何落實環保,像是學餐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二手腳踏車、教科書義賣、校史館介面無紙化等。有趣的是,校史館採用多媒體觸控螢幕,能即時更新、客製化導覽內容。所以,當天營隊的照片、影片也立即呈現在留學生面前,讓大家又驚又喜,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氣氛嗨到最高點。政治大學亞太研究英語博士班學生(泰國籍)李剛也立即拿起手機,在IG發布限時動態。

慈濟科技大學校史館,深入了解學校如何落實環保。當天營隊的照片立即呈現在校史館,留學生興奮的拿起手機拍照。

  不少留學生表示,「台灣的環保真的很讚!」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博士班三年級學生(印尼籍)馬索利表示,十分認同慈濟的環保理念,好在自己平時就有使用環保餐具、水杯的習慣,也會和家人分享環保知識。因為,只要每個人做一點,地球就會好一點。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一年級學生鍾銀香(印尼籍)表示,證嚴法師一開始也是普通人,卻堅持環保長達三十年,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有影響力,持續幫助別人。

除了志工服務,還有中華文化體驗,讓留學生大開眼界。

(撰文/徐瑩芷;攝影/王上秦、林冠羽、王佳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