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學術專書發表 彰顯府城寺廟國際化

大成報/于郁金 2020.08.27 22:07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灣寺廟與國立大學院校結盟,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是其中表現突出的佼佼者;8月27日上午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及其所屬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成大中文系與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共同舉辦了一場學術氣息濃厚新書發表會,彰顯出臺南寺廟國際化。

這場新書發表會,由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吳福春、成大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擔任主持人,特別邀請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吳漢清董事長等20多位董監事、成大林從一副校長、文學院陳玉女院長、中文系高美華主任,以及作者王三慶、朱鳳玉、陳淑萍、林仁昱、傅想容、李淑如、林登順、柯榮三、林珊妏、鄭垂莊等人出席,分享成果。

首先,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侯明福會長表示,這次一口氣推出2本學術專書,1本是去年9月與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合辦「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研究》(陳益源、阮秋賢主編),收錄3篇主題演講、23篇學術論文,另1本是去年11月在臺南、金門接力召開「漢學與東亞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漢學與東亞文化研究――王三慶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陳益源主編),收錄3篇主題演講、26篇學術論文,作者分別來自美國、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緬甸、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臺灣、金門等地,內容豐富多彩,令人驚豔。

林從一副校長身兼成大人社中心主任,去年9月曾率團前往河內出席「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林從一強調,觀音與女神信仰核心精神是「慈悲」,而慈悲重要內涵是「突破自我」與「同情共感」,同時觀音與女神信仰亦是東亞許多國家與地區所共有,所以非常適合以此做為橋梁,做為人文社會科學跨國研究的厚實基礎。

《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研究》中文版越南主編、河內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文學系副主任阮秋賢雖因疫情緣故,未克到場,但仍開心地手持新書,是日以錄影方式,向與會者傳達來自河內道賀。

阮秋賢主編說,首先感謝觀音菩薩保佑,讓去(108)年9月越臺雙邊合作得以圓滿成功,她從學術角度來看,「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帶動了越南學術界對民間文化、民間宗教研究重視;從社會效應的角度來講,去年研討會吸引了越南社會關注,研討會所有活動都由越南中央電視臺和重要媒體單位進行了詳細報導,通過那些報導,越南民眾不僅能夠瞭解世界各地觀音信仰、民間文化,反過來他們更深入瞭解到自己本土化觀音信仰;她覺得這是學術研究成果對當代社會所產生直接貢獻與影響。

阮秋賢還表示,《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研究》論文集中文版在臺灣出版,又多了一份意義,那就是能夠讓中文讀者更加瞭解越南;而《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研究》越文版正在編輯中,今年年底會在河內問世,她相信越文版出版之後,「越南讀者會更瞭解世界,更瞭解臺灣民間文化、民間宗教」。

關於去年下半年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所合辦「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漢學與東亞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時在現場參與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董監事吳福春、許忠欽等人,亦都進行了精彩回顧。

同時出席觀音、漢學2場研討會發表論文成大中文系李淑如副教授說,她從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這次新書發表與作者座談會,看見基金會對民間信仰文化與漢學研究長期關懷,難得的是這樣的關心並不侷限於臺灣,而是對整個亞洲文化與女神信仰的接納與凝視;她特別感謝基金會挹注經費,促成學術論文集出版,給予研究者發表成果舞臺與鼓勵。

另1位論文同時出現在2本新書的雲林科大漢學所柯榮三副教授表示,他過去於成功大學期間,無論在臺文系就讀碩士、博士學生時代,或者在人社中心擔任博士後的階段,都受到王三慶老師非常多指導與照顧,很榮幸有機會能成為這本祝壽論文集作者之一;他從2012年起,第1次參與亭宮與成大合辦學術研討會,直到去年在越南舉辦亞洲觀音與女神信仰會議,已經是第8年了,聽說今年還有第9年度合作項目,這已是臺灣宗教歷史文化研究者所關注年度盛事。

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侯明福會長補充說明,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與成大人社中心、金大人社院本年度合作項目訂於今年10月25在成大中文系館舉辦「寺廟之美」國際學術研討會,目前已邀請臺灣中文學會、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為合辦單位,正積極籌備中,預定發表1篇主題演講、18篇學術論文,以展現臺灣及東亞(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各地寺廟歷史、宗教、建築、文物之美,屆時歡迎大家繼續共襄盛舉。(于郁金攝)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宗廟之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