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流感季的存在,有幾種可能解釋。其中最著名的一種與人們聚集的方式有關:稱為「室內傳染理論」。根據該理論,在冬天人們大部分時間待在室內,而且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的機率更高。舒適的環境和近距離接觸促進病毒傳播,使流感病例數量上升。這在學院和大學校園中最明顯,年輕人住在一起,在較小的範圍內一起生活、學習、活動。
許多網站採用該理論,作為對流感季出現的解釋。這一事實進一步說明,要對網路上的資訊持謹慎態度。因為這種解釋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當仔細推敲時,便會發現許多問題。對於大多數西方成年人來說,我們與他人一起待在室內的時間並不隨季節而變化。
我們一整年都會去上班,如果天氣暖和,我們會一起出去吃午飯,但除此之外我們的社交活動量不會有任何變化。學生於八月或九月初返校,與其他人群一樣,他們會在十一月開始出現疼痛和發燒症狀。我們在夏季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頻率高於冬季,從而更容易接觸到打噴嚏或咳嗽的人,然而夏季卻很少有流感病例,這實在令人費解。
英國病毒學家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斯寫道:「如果密切接觸是導致流感的唯一因素,那麼倫敦交通系統全年都會造成疫情爆發。」安德魯斯是一九三三年首次發現人類A型流感病毒團隊的一員。郵輪全年都在運行,儘管乘客之間密切接觸,但郵輪上的流感模式與陸地上的流感模式並無差別。
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認為,流感與太陽黑子有關。太陽黑子是太陽磁場的爆發,會使太陽表面變色。可以肯定的是,霍伊爾是一位頗具爭議的理論家,他曾經認為病毒和細菌不是在地球上進化而來,是藉由彗星到達地球,就像搭便車一樣。霍伊爾駁斥得到廣泛認同的大爆炸理論,相信始終存在一個處於穩定狀態的宇宙,因此當他提出流感大流行與太陽活動有關時,這並不奇怪。
一九九○年,他在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一篇文章,指出太陽黑子活動與流感爆發之間的關係,他推測兩者間可能存在關聯。霍伊爾指出,英國最近一次流感疫情與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太陽黑子爆發,在時間上有一致性,並提供一張顯示全球流感大流行與太陽黑子活動之間的關係圖表。太陽黑子周期中的每個峰值都伴隨流感大流行。霍伊爾認為,來自太陽的強烈電子耀斑進入地球軌道,從而可能使帶電病毒顆粒從較高的大氣層進入到我們的鼻孔中。
你很可能對此觀點不屑一顧,但請從科學角度保持耐心。太陽活動增加確實會對地球產生影響,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話來說,如果太陽活動能夠「使電網中的變壓器爆炸」,那麼我們難道不應該至少考慮一下霍伊爾的觀點嗎?既然我們可以預測增強的太陽活動周期,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將其應用於對流感季的解釋?
太陽黑子理論的主要問題是,流感大流行的定義具有過高的主觀性,因此人們可以隨意對其下定義,以適應任何模型或論證。因此,霍伊爾的理論仍然處於邊緣地帶,這並不奇怪。相反地,對於流感季節性的解釋,流行病學家並不太關心太陽黑子,而是更關注太陽光,以及它控制人體內維生素D含量的方式。
維生素D理論與冬季的免疫功能喪失有關。在北半球的冬季,太陽在天空中處於較低角度,導致日照時間減少,因此人體產生較少的褪黑激素和維生素D,從而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使我們患病及感染流感的幾率上升。換句話說,流感疫情可能與白天的長短,和我們接觸日光的時長有關。
維生素D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雖然可從飲食中攝取部分維生素D,但人體中的大部分維生素D都來自陽光。在人體合成一種叫做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的膽固醇後,它會被運送到皮膚,陽光中的紫外線在那裡將其轉化為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白血球對抗入侵的微生物。一些被稱為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的白血球,將(peptide)和細胞激素釋放到感染了流感病毒或細菌的細胞中。如果沒有維生素D,作為免疫系統核心的這些白血球便不能順利發揮作用,實際上可能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如果自然殺手細胞不能發揮作用,我們便很容易受到各種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的侵害。
在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的地方會發生什麼狀況呢?我在倫敦長大,在倫敦陰沉的冬季裡,太陽可能早上八點才升起,下午四點便已落山。在黑暗中上下學不僅令人沮喪,對我的免疫系統也造成威脅。英國人的維生素D含量低於那些生活在陽光充足地方的人。
從某種程度上說,陰暗冬季的死亡人數是夏季的兩倍,這個問題對英國的老年人來說尤其嚴重,他們的長袖衣服雖可抵禦寒冷,卻使他們無法接觸陽光。低維生素D含量的現象,在非裔美國人中也比在像我一樣面色蒼白的英國人中更為常見,事實上他們的維生素D水準可能比我們低七倍以上,因為他們皮膚中的黑色素會降低陽光將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的能力。
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會導致非裔美國人流感發病率增加,但他們的肺炎和流感死亡率比白人高一○%。此事實也印證我們觀察到的維生素D、陽光,以及人體與陽光間的關係在改變人體免疫反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四十年前,蘇聯研究人員做了以下假設:生活在遙遠北方的俄羅斯人在日照時間很短的冬季,比在陽光普照的夏季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為了驗證該假設,他們讓兩組患者接種含有弱化病毒的流感疫苗。
一組患者在白天很長的夏天接種疫苗;另一組在冬天接種疫苗,因為他們住在北極圈附近,因此日照極少。他們發現,在冬季接種疫苗的患者因疫苗副作用而發燒的可能性,是另一組患者的八倍。日照量的減少使人體產生較少的維生素D,從而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因而流感疫苗會產生更多副作用。
維生素D可使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運作良好,那麼我們在飲食中補充額外的維生素D就能完全預防流感嗎?也許可以。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日本的一組小學生分別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安慰劑,服用維生素D那組的流感病例數量明顯減少。然而,針對健康的紐西蘭成年人展開的類似研究,未發現病毒感染數量有任何減少。當老年人補充額外的維生素D時,並沒有改善他們對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這非常令人失望(尤其是對英國的老年人來說)。
面對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臨床醫師可以將所有結果彙集在一起,然後進行分析,這稱為「整合分析」。有一項整合分析匯總了十一項維生素D研究的結果。分析顯示,維生素D確實能夠有效減少類流感疾病的數量,但不能保證人們可以完全阻止其發生。換言之,你可以攝入大量維生素D,但仍然會感染流感。
維生素D理論認為,流感的季節性特徵不是由病毒的特性造成的,而是由我們人體免疫系統的特性造成的,如果我們能夠實現人體對流感病毒的全年性防禦,那麼冬季流感患者的數量便不會增加。與此相反,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一些與人體免疫系統或太陽無關的因素,能夠最貼切地解釋流感的季節性特徵,比如天氣。
本文出自今周刊出版社《百年抗疫:1918後被流感改變的世界》一書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8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