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黑白照片與真實的交錯 見證台灣環保奇蹟

慈善新聞網/ 2020.08.08 00:02

《疼惜》作者黃筱哲於展覽現場,雙和靜思堂現場致詞。

  二○二○年,適逢慈濟推動環保屆滿三十年,《經典》雜誌特別出版《疼惜─大地保母影像故事》,藉由慈濟雙和靜思堂的場地,規劃「疼惜─黃筱哲X環保志工影像展」,將多幅攝影作品結合環保教育站實景,期待讓民眾不只走入書中,更走入現場,真實感受環保志工日復一日愛護地球的心念。

  與「疼惜─黃筱哲X環保志工影像展」同時展出的「喜閱書展」,吸引許多環保人及攝影愛好者蒞臨參觀。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秘書蔡秉諺表示,自己也曾經到慈濟環保站做過分類,很感謝慈濟環保回收可以做得這麼細緻,因為無論是政府或是其他團體都很難做到,但是只有做到這麼細,才有二次利用的空間。他也表示,南韓曾派團了解台灣如何回收分類,看完直呼這怎麼可能,但萬事起頭難,台灣也是推動環保三十多年才有現在的成果。

雙和環保站每天有近百名環保志工,擔心志工久坐,每天早上十點都有健康操帶動,讓長者健康做環保。

  黃筱哲也在現場導覽介紹一幅特意放大的作品─姜流妹阿嬤的身影。她是雙和環保教育站的志工,高齡九十三歲仍然堅持做環保直到人生最後。黃筱哲回憶當時到醫院記錄時,躺病床上的阿嬤,本來連張開眼睛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但聽到大家鼓勵她趕快康復好回到環保站時,仍勉力地睜開眼睛說:「好!」讓許多聽眾為之動容。

  新北市中和區公所主任秘書粟杏英表示,從攝影的鏡頭中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回收故事,例如姜流妹阿嬤雖然在病榻上,還是念著她慣用來剪紙的剪刀,彷彿自己還在環保站內付出;又或是另一位翁春子阿嬤,乘著竹筏在四草的海邊撿拾寶特瓶,這些廢棄物在他眼中彷彿有生命般。在攝影師細微的觀察下,這些環保志工不求回報的身影,其實可以看到他們從中獲得的更多,也為後代留下更多生機。

  正因為有這麼多感人故事,讓黃筱哲決心為這些人留下足跡。他與太太蔡瑜璇不僅配合環保志工作息,偶爾還要在凌晨兩、三點出門,為了取得滿意的影像,以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僅拍攝一位環保志工,是經常有的事。

 (左圖)環保志工廖素琴現場看到照片充滿感動,也回憶起往生的父親。(右圖)作者致贈攝影集給書中人物陳揚慈表達感恩。

  「說實在的,我也曾想好好記錄環保志工,用心為那一張張燦爛、飽滿的容顏造像,無奈因緣不足。但筱哲和瑜璇不但做了,範圍還那麼廣、內容那麼好,讓人由衷地欽佩。」台灣著名人文攝影家阮義忠,除了特地為此書寫序,也期勉有更多人透過這本書,更了解慈濟環保志工,看到台灣人最純樸動人的一面。

  《疼惜—大地保母影像故事》一書,集結作者黃筱哲、蔡瑜璇發表於《慈濟》月刊〈大地保母〉專欄的系列作品,歷時七年才記錄完成。藉由黑白影像與深刻的文字,讓這些穿梭於大街小巷、傳統市場、山海之間的小人物躍然紙上,值得您細細品味。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平面媒體總監王志宏代表贈書給環保志工林阿屘

  本次展覽精選書中21幅人物影像,每幅都代表一個故事,他們也是全台八萬八千多位慈濟環保志工的縮影。這些分布在近九千個環保據點內的志工,有超過七成年齡高於六十歲。他們自三十年前證嚴法師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後,便投身環保領域,愛惜物命、疼惜大地,從年輕做到老。

  若您錯過了今天的開幕導覽,歡迎您隨時來雙和靜思堂觀展,尤其是8月8日下午兩點到三點還有一場「疼惜─大地保母」講座,歡迎闔家蒞臨,一起來聽聽黃筱哲和我們分享,這些隱身在周遭的環保志工,是如何默默打造出台灣的環保奇蹟。

《疼惜》作者黃筱哲為現場貴賓進行導覽

※黃筱哲簡介:

一九八二年生於臺灣臺南。二〇〇六年受母親影響開始參與慈濟人文真善美攝影志工,無償記錄慈濟志工在各地行善付出的身影近十年。二〇一二年受攝影大師阮義忠老師的啟迪,立定以「攝影」作為人生志業,並在同年開始協助《慈濟》月刊報導攝影。二〇一三年與同修蔡瑜璇展開慈濟環保志工記錄之旅,作品固定發表於《慈濟》月刊專欄〈大地保母〉至今。二〇一六年決定放下十四年的平面設計生涯,全心投入攝影,在同年正式成為《慈濟》月刊攝影記者,並在二〇一七年以〈大地保母〉系列作品「小琉球──未被看見的風景」獲頒第三十一屆吳舜文新聞獎「平面類新聞攝影獎」。

(撰文/楊舜斌;攝影/蕭耀華、曹健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